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183章 兑现承诺

重生之科技洪流 奶味小布丁 4945 2024-06-29 15:06

  春节期间,赵一不需要走亲戚,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三天的思考,他终于理清了一些思路,正等待后面慢慢的布局。

  期间和往常一样,赵一去拜访了一下罗医生,只要是他还会回来过年,这是每年必备的拜访人物,虽然罗医生今日的地位和自己天差地别,但是当初的救命之恩,他还是心存感激,同时罗医生也是在这个镇上,除周志刚一家外,唯一熟悉的人了。

  1984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四,赵一率先动身前往天问大学,而周瑾珏和周瑾瑜需要等到开学前才开始动身。

  之前凭借自己的学术威信,忽悠了几位大佬过来天问大学任教,当时有的是看在投资巨大,实验设备先进的份上,答应过来的。

  有的则是承诺一起研究课题,只是一晃三年多时间过去了,自己还没有兑现承诺,这次就趁着有空,把这件事情搞定了。

  来到天问大学,赵一住进了学校给自己安排的一套公寓里面,其实就是普通的教师公寓,因为都是学校统一修建的,格局和装修都差不多,如果学校的老师对装修不满意,也可以自己装修,学校倒是没有禁止。

  住进来后,赵一亲自将屋子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因为之前和江校长说过年后的安排,来之前,这个屋子已经打扫过一遍,现在他只是将一些自己的个人用品摆放好,一些家具按照自己的习惯摆放,这样用起来更顺手一些。

  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赵一就赶往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因为和几位教授说好了在这边汇合。

  这次参与的人员有很多,例如刚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没多久的巴茹・贝纳塞拉夫。

  这是一位委内瑞拉裔美国人,之前在哈弗大学任教,之前主要是做细胞免疫研究的,获奖贡献是“发现了控制免疫反应的、遗传的细胞表面结构”,是在1980年获得的。

  当然除了巴茹・贝纳塞拉夫外,还有两位青年学者,一位是托马斯・聚德霍夫,德国人,他的夫人是中国人,这次他能够来天问大学任教,也有他夫人的功劳。

  他现在其实名气不大,不过在2013年获得过诺贝尔生物化学奖,也算是一支潜力股。

  另一位学者兰迪・谢克曼,美国人,之前是在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任职,有意思的是,他和托马斯・聚德霍夫研究的方向差不多,都是关于细胞之间物质与信息的沟通,他们俩都是2013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

  这次赵一打算和他们合作的研究项目,就是上面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项目,反正自己不拿出来,他们以后也会研究,所以赵一将这个研究项目拿出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算是物归原主而已。

  来到生物实验室,几个人坐到会议室,赵一拿起自己打印好的资料,分别递给了他们三位,然后说道:“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够自我运作的物体,不管是机械,还是电子产品,甚至是我们研究的细胞,都拥有自己的内部结构零部件。

  而这些零部件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沟通方式,就像机械产品一样,通过牵引结构,让各个零部件之间配合无间,电子产品通过数字信号,能够明白自己接下来干什么。

  那么作为最复杂的生物细胞呢,我觉得也是这样的,只是生物细胞太复杂,复杂到我们还没有了解到里面的详细情况。

  这一方面是之前我们的实验设备不够精准,不够先进,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积累还不够。

  现在各位已经在天问大学任教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学校高级生物实验设备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就设备的先进性和精准度来说,绝对是目前世界顶尖的,我想这也是各位能够在此继续任教下去的理由。

  既然实验设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所以我认为是时候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各位可以看看我发的资料,这是我之前一段时间内思考过的问题,也就是细胞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号的,我觉得研究课题很有意义。

  如果弄明白了这些,那么就可以对大脑的沟通方式和激素的释放以及免疫系统部分现象进行解释了。”

  三位听到赵一的话,简直是说道了他们的心坎里面去了,因为这个课题对于三位来说都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关联,那么他们也就很容易上手研究。

  三人都不由自主的翻开了赵一给的资料,里面很多想法,都是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到微观现象,从物理现象推理到生物现象。

  虽然没有给出一个实验证明,但是却存在合乎逻辑的推理过程,让三人看了都是一阵恍惚,原来生物学也能够这么推理的?

  作为研究人员,最痛苦的就是没有研究方向,整个研究就像是买彩票一样,大部分都是带来失望的结果。

  只有少部分幸运儿能够发现一些现象,研究出一些东西,然后就成为了这方面的大佬。

  而赵一这份资料,如果他们能够仔细分析,那么运用到他们的日常研究中,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虽然推理结果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是则可以给他们指明一条研究的方向,当然结果对不对,准确性有多高,就需要他们推理过程是否严谨了,这个赵一是“帮不了”他们的。

  三人看完后,就开始和赵一讨论资料上面的一些问题,因为是赵一编写的资料,他们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只能够赵一来回答了。

  通过一个下午的讨论,这个研究方向获得了全票通过,因为他们的所有疑惑都从赵一这边获得了解答,让他们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就是实验步骤的设计了,这个其实不算是赵一的强项,所以主要还是这三位来完成,赵一只是通过宙灵告诉他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他们三个人的实验步骤进行指正。

  当整个实验步骤设计完成之后,剩下的就是苦力活了,需要对每一个步骤进行实验,甚至会实验几百上千遍,直到接近自己预想的实验结果为止。

  这种耗时的工作,赵一是不可能参加的,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他们负责了,他是打算拍拍屁股溜之大吉。

  赵一也估计他们也不会全程来做实验,到最后还是会交到那些学生手上,特别是已经大三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抓他们来做苦力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这些学生也不是没有收获,一是了解实验步骤设计原理,二是能够获得很好的动手机会,三是获得大佬的肯定,那么就可以在这些大佬的手下读研究生,甚至博士生。

  赵一敢肯定他们一起设计的实验步骤绝对没有问题,只要做足够数量的实验,最终的结果肯定不会偏离自己推理的结果,所以他从里面脱身毫无压力。

  从生物实验室脱身后,赵一就来到了物理实验室,这位被他忽悠过来的是一位瑞典物理学家,名字叫凯・西格巴恩。

  在1981年因“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仪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赵一能够忽悠他过来,主要是答应他研究一架太空望远镜,类似后世美国发射的哈勃望远镜。

  所以赵一来到这边,就已经将相关资料准备妥当,当然不是所有的设计细节,不然多么没有意思。

  全部工作自己都完成了,那这位大佬肯定就兴趣不大,因为后续工作其实就是一个苦力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没有任何挑战。

  想要虏获这些大佬的心,就只能给一些方向性的研究资料,就比如这架太空望远镜需要哪些功能,具体需要达到什么精度等等,然后里面的细节就让他们来填充即可。

  过程和生物实验室差不多,先将资料发给他们,然后就是一顿推理,特别是太空现象的推理。

  只有想要观察什么太空现象,才能够知道太空望远镜应该具有哪些观测功能,不然你都不知道太空望远镜到底要造成什么样子的。

  忙完了这个项目,赵一还将一个项目交给了国内一位学者,叫石高林,44岁,天问大学教授。

  这个项目很简单,就是之前赵一打算自己弄的石墨烯材料的发现,后来自己因为费马大定理的研究获得了足够的声望,也就没有将这个东西拿出来。

  现在就打算便宜自己学校的教授了,这样还能够提升天问大学的学术声望。

  这个时候拿出石墨烯材料发现这个项目出来,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旗下的企业后面需要研究石墨烯芯片的需要。

  现在半导体公司因为和欧美半导体公司的竞争加剧,之前所说的摩尔定理已经失效,发展速度比前世快了很多。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那么只需要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就要达到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了,到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材料来替代硅基材料,而石墨烯就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当天问大学这边发表了发现石墨烯的论文后,半导体公司就会跟进研究,当然如果赵一参与,那么研究速度就会很快,短时间内就可以出成果。

  但是赵一打算让他们先慢慢研究,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上,需要培养自己员工的研究素养,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

  这是赵一有意识的摆脱旗下公司对自己的依赖,以后肯定旗下的公司越来越多,如果再想之前那样什么都要自己介入,估计也是分身乏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