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71节
诸学子被引领出来参拜二圣。
帝后各自写下两道命题,交由姜相宣读。
姜沃先宣读皇帝定下的两道主题:封禅制诗;麒麟祥瑞。她心道,麒麟祥瑞真是皇帝的保留真爱题目啊,还好今天她是评诗的,不是作诗的。
皇后的题目则是:稷下学宫怀古;雪境红梅。
四道命题作文宣读完毕,学子们皆是一脸郑重沉思之色。
自有王刺史安排的仆从上前,将这些学子引到别院另室,让他们冥思苦想作诗去。
堂上宾客则在外陪同帝后入宴席用酒馔。
说来,卢照邻和骆宾王并不在别院作诗的学子内――两人都入朝多年,也非年轻学子。只是诗名在外,此番特邀出席。帝后亦令两人为此‘四题’作诗。
姜沃早命人备好了纸笔送上。
*
刻漏沙尽。
自有帝后身边的宦官,入内室收了厚厚一摞诗文出来。
另有十数个负责抄写诗文的书令官,迅速将这些诗文抄了许多份,令在场诸位贵客人手一份。
姜沃听人一一点评去,心中只有一个感想:语文书诚不欺我!
今日诗会虽有天下各州诸多俊彦,却仍以‘初唐四杰’为最佳。
且四人诗文各有所长――
“这王家三郎虽年少,诗文却兴象宛然、气凌云汉!更有神韵灵动,飘逸绝尘之感。”这是在说王勃。
“国子监杨炯,亦年少,然气韵苍然、整肃浑雄……”
“我倒觉得,依旧推卢升之这首,最古雅蕴藉。”
“骆宾王这首怀古,难道不是如金石掷地,多雄伟之语?”
甚至到了后来,为了谁做魁首,宰辅们都有些争执之意。
说来诸人今日真是眼前一亮――卢照邻和骆宾王是成名日久,但没想到,这回诗会上,还能冒出两位十五六岁的佳才少年郎来!
王神玉是最喜王勃的诗,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一事,问姜沃道:“这便是你从前提起过的‘王家之宝树’?”
姜沃含笑点头。
户部辛尚书不知王神玉所说何事,向旁边许圉师打听了一番,才知姜相几年前就见过这位王家三郎一回,当时就盛赞这位十岁出头的少年为‘王家之宝树’。
辛尚书不由道:“姜相于识人上,实乃奇才!”
姜沃含笑谦过,继续津津有味听着旁人夸赞‘全图鉴初唐四杰’。
不过很快,姜沃就觉得有点不太对了。
等等,在座诸位贵客夸赞之词太多,已经把能夸的都夸过了……那一会儿终评,她说些什么啊!
随着许敬宗‘睿哲惟宰、渊哉铄乎’这种诘屈聱牙的形容词都冒出来后,姜沃逐渐躺平。
随缘吧。
她脑子渐渐放空,甚至在循环播放一个画面,就是著名的【关羽谈吐不凡一番激扬话语后,张飞跟的一句‘俺也一样’】。
她正在出神中,诸位贵客却均已评点完毕,王刺史便笑容可掬道:“那便请姜相来总评一二。”
还特意搭台子起高调道:“下官素知姜相殚见洽闻、学富五车,必有妙言以评。”
姜沃:……谢谢你,王刺史。
*
堂上安静下来。
诸学子只见风雪红梅之中,姜相银衣鹤氅而立。
吟咏之间,声如振玉;眉宇神采,卷舒风云。
“今日所见作诗文者,俱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将来大唐诗歌之盛,必流传千古,永扬华夏!”
诗会至此,实已极盛。
史载:
【麟德二年腊月戊子,时任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姜沃,于稷下学宫旧址,举梅苑诗会。】
【轩车阙下、贵女簪缨。吐纳珠玉、诗文逾百。自此,京中诸公主府邸亦多有诗文之会,遂成风俗。】
第159章 不惑之年
腊月戊子,稷下学宫诗会日。
细雪下了大半日,至黄昏方停。
姜沃是送走了所有宾客后,至夕阳西沉灯烛亮起,才得以上自家马车。
其实原本不必这么晚的。
主要是贵客之一,中书令王神玉素爱花木。待宴席完毕,就在这梅苑兴致盎然转了起来。
姜沃作为东道主自然要陪同。
转了足足一个时辰后,王神玉终于停在了最初的起点,缓缓颔首,带了几分骄傲道:“果然,皆不如我手植之梅树!”
还特意对姜沃道:“怎么样,见过我种的梅树,今日见这梅苑,是不是觉得总差点什么?”
姜沃:……大概是差点骄傲自满吧。
因两人在梅苑转了太久,哪怕细雪如絮,沾衣似无,身上还是带了些湿寒之气,手炉里的炭火也已经烧尽。
*
两人刚走到梅苑正门,王神玉就见姜府的马车上,先下来一人。
墨色大氅里微露出绯色官袍,正是鸿胪寺少卿崔朝。
他亦未撑伞,手里提着一盏灯,柔和的光芒笼罩于身,细雪在烛光下越见晶莹剔透,拂过他的面容。
王神玉既钟爱花木,自是素有爱美之心的人。骤然于此见了崔朝,不由转头对姜沃感慨道:“此番各州举送才子入京,今日坐上也颇多青年俊彦――然再未有如崔郎当年初入京城,便以风采过人闻名长安者!”
他这话说来,是十成十的赞美。
说来,此时官场之上,被上峰和同僚夸赞仪容,绝不是什么讽刺和贬低,而是件很光鲜很值得骄傲的事儿。
毕竟,大唐官场是明文规定的需得‘以貌取人’。
且说此时吏部授官,虽然是资考授官,想做官统统得去笔试答卷。
但在候选官员能去笔试前,还有些先决条件――身言书判。
在大唐想做官的必备条件:第一条就是‘身’(容貌)――最低标准也得是体貌端正。仪采出众更佳,可加印象分。
‘言’,乃要求官员言辞谈吐流畅清晰,又以言之有物为佳。
‘书’乃要求官员书法(尤其是上奏疏用的楷书),字迹工整,又以书法遒劲刚美为佳。
‘判’乃要求官员能写明状判,又以其文辞简明有据为佳。
因此大唐的‘考公’相当于先面试再笔试。尤其是其中‘身’这一条,卡的还挺严――若是天不凑巧容貌体态有缺,那就必须得有过人的大才,才可能被破格录用。
故而姜沃在大唐官场待的真的很舒服:一眼望过去,不说全是她自家少卿这种‘绝代佳人’,但确实个个都仪容端正,各有风仪,令人赏心悦目。
崔朝原要走过来,但见王神玉和姜沃两人止步相谈,就也停在了原地静候。
而王神玉见他执灯而立,便再次深深颔首道:“尤记崔郎少时初入长安,容采如明锦浮光,令人望而慕之。”
“如今多年过去,却越见雅重,好似蕴星怀月。”
“凡我一世所见诸人,终不可比。”
他转头望着姜沃,笑意洒然:“姜相一如既往好眼光啊。”
姜沃也毫无谦虚之意,应道:“正如王相之梅树――自是自家庭院中花木为最佳,此世再无更胜者。”
两人谈笑过后,走下台阶。
崔朝将两枚热的手炉分别递给两人,然后请王神玉先上姜府的马车:“王相衣袖微湿,车上有备好的驱寒草药茶。”
王神玉也不推辞,上车喝过一盏茶后才告辞。
*
姜府的马车之上,姜沃正心满意足将厚厚一摞诗稿,装到放了驱虫荷包的木匣中。
这可都是原始手稿!
今日才子所作诗文,皆由书令官抄写了数十份,送与各位贵客赏评。
然原稿,自然被姜沃这位东道主取走了。
其实从前多年,她已经陆续得到了卢照邻等人的手稿,但今日诗会之稿又不相同,值得珍藏。
她合上匣子前,看到最上面的一篇,正是王勃所作《稷下学宫序》。
诗会结束前,帝后额外点了王勃和杨炯两位少年英才,各做一序――
以王勃之文‘神韵飘逸、气象宛然’,令其为今日稷下学宫诗会作一篇骈文。
以杨炯之文‘整肃雄浑、骨韵苍然’,令其为古之帝王泰山封禅事作一篇骈文。
姜沃轻轻合上了木匣。
经此一事,王勃应当也会留在京中国子监继续读书。
*
诗会后,姜沃心情一直颇佳。
因城建署之事,每到一州一县,她多会去看看当地的道路桥梁。
这日圣驾跸驻后,她依旧披大氅带着吴英往外走去。才出门就遇到了来寻她的狄仁杰,两人正好一路走一路谈。
还未走出官舍之地,就听到有人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