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建造盛唐

第286章 悲催的李治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3860 2024-06-29 15:37

  万事开头难,只要打造好地基,鱼鳞形态的撼海大堤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为设计的撼海大堤如梯田一般,层层修葺,只要修个两三层,加上沙袋的协助,足以应付接下来的所有小潮了。

  然后只要原有的基础上层层加高,这过程已经无须在乎初一、十五的小潮了,能够放心大胆的施工作业。

  杭州百姓苦钱塘潮久已,以往历代官员意图治理钱塘潮,他们无不鼎力支持。只是一次次的失败,磨平了他们的希望,开始认命。就如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样,恐惧害怕,甚至编出了一套伍子胥化身潮神的戏码出来,对着子虚乌有的神祇叩拜供奉。

  要知道伍子胥死于五月初五,尽管沉尸钱塘江,却是钱塘江上游的事情。且钱塘潮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倒灌,并非江水回流,两者根本联合不到一起。

  现今李元瑷射潮成功,且撼海大堤的效果初显,杭州百姓家家欢喜,不溃余力的给工地上的徭役支持。

  每天都会有当地士绅百姓自发的往工地上送干净的饮用水以及能力承受范围内的吃食。

  面对这种大势,撼海大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的成型,比预计的时间早上不少。

  李元瑷见状分批次的安排劳役请假回家春耕务农。

  即便是如此,他们依然在次年六月中旬正式竣工,比预期的七月底要早上一个月。

  李元瑷亦不得不感慨一句:“民心可用矣!”

  在竣工当日,李元瑷给所有劳役安排了香喷喷的白米饭,而且是真腊国的香米。

  真腊国因环境地势的原因,他们盛产的大米较之华夏更加的饱满,吃起来的口感也会好上一些。

  百姓平素所食多为糙米,哪里奢侈的吃过大白米饭?

  在配上鸡鸭猪肉等荤食,人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犒赏了劳役,李元瑷也提出了挖掘西湖的要求。

  “本来是打算给你们休息的时间,可还有两月就到了秋收时节。相信那个时候,你们都念着自家的粮食收成,也无心思干活。索性趁着这势头,再去将西湖淤泥给挖了。西湖堵塞久已,湖里泥泞,鳝鱼、泥鳅不在少数。你们在动土的时候可以将之收集起来,孤让人统一售卖,所获银钱,你们均分了如何?”

  本来依照原定计划,他们就得干到秋收之前。

  现在提前竣工,回到家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吃着李元瑷特地给他们准备的白米饭,还有一点收入盼头,哪有什么可说的。

  一个字“干”就完事了。

  相比撼海大堤,西湖开河清淤那就简单多了。

  李元瑷直接效仿当年的苏轼,一边挖掘淤泥,一边以淤泥堆积成堤,以供人行走。

  杭州西湖能够成为杭州的标志并非没有原因的,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

  只是因为西湖堵塞,成为了泥泞不堪的堰塞湖,导致了环境恶劣,道路不通。

  但只要清除淤泥,疏通西湖,便如画龙点睛一般,将杭州西湖周边的景色瞬间盘活。

  尤其是西湖紧挨着城区,人气一足,围绕西湖的发展,将会是日新月异。

  李元瑷完全相信,只要钱塘潮的问题解决,杭州可以凭借西湖的地理优势,一跃而起,成为江南的锦绣明珠。

  便在李元瑷治理杭州的时候,京师的李治却为各种天灾人祸忙的不可开交。

  李治是一个命运多舛的皇帝。

  他在未登基之前,河东晋阳突发地震,仅被房屋倒塌所压死的百姓就多达五千多人,伤者更是有数万人之多。

  登基之后,晋阳再起余震……

  李治不敢懈怠,急忙派出赈灾人员,前去灾区救灾、慰问,还特意下令,对灾区免除两年的赋税,死难者家属每人给予一定的补偿。

  他的处理方式并没有问题,但是按不住地震的频发。

  距离上次地震三个月后,晋阳再次地震。

  半年后,晋阳地震再来……

  李治即位前后,晋阳居然发生了四次地震。

  而李治登基之前又恰好号晋王。

  这天灾本是巧合,可在这封建社会,任何天灾都能给说成皇帝无德,这李治受封之地,隔三差五的遭遇地震,李治的威信受到动荡,在所难免。

  还不只如此,晋阳地震之后,河南也跟着出现了水患,山东出现塌方,淮南出现小股蝗灾……

  总之李治登基不过两年,大唐各处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天灾。

  搅的李治无暇他顾,一门心思都用在安抚百姓上,庙堂之事显得分身乏术。

  太极宫!

  李治揉着微微生疼的脑仁,双目不住的在刘仁轨、许敬宗身上移动。

  许敬宗、刘仁轨,两人一个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亲信,为自己背了许多的黑锅。

  另外一个是李元瑷培养出来的大臣,但是才情干略,甚为罕见,可谓肱股之臣。

  今日两人却意外的争论起来。

  争论的源头是一个人宿州刺史袁公瑜。

  许敬宗举荐袁公瑜,说袁公瑜治理宿州政绩斐然,经济突飞猛进。

  而刘仁轨却弹劾袁公瑜胡乱浪费水资源,无脑利用运河便利,为宿州牟利,目光短浅,只争朝夕。

  两人针对袁公瑜直接吵了起来。

  “陛下,吴王曾与在下闲聊时说过。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自古以来水往低处走,万千河流终归大海是自然之理。而历朝历代为了生存,强行违背自然的道理。令得无数河流改道,如此行径,有伤自然天和。但因为大利所在,势在必行,不可逆改,方有大运河的出现。故而运河沿岸城镇务必维护运河运转通畅。肆意胡来,将受天谴反噬。也因如此,吴王在为大运河修建进减水闸的时候,特地吩咐各地方官员不可肆意开放进、减水闸,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除军事用粮可以破例,余者以三日为限,开进、减水闸供商船、货船通过。”

  “而据在下所知,袁公瑜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此令,只要过往商船交付足额费用,随时随地都可为之开闸通过,如此行为已经维持多年。”

  许敬宗不以为然的说道:“刘给事中过于危言耸听了吧。袁公瑜固然征收高额费用,但他所得钱财,全部用之于民,无一私藏。宿州经济蓬勃发展,足见其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