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北魏末年

第681章

  萧纲考虑良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柳仲礼领兵。

  其一是柳仲礼任竟陵太守时,数次抵御侯景犯境,在陆战经验上,还是要胜了萧渊明许多。

  其次,便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柳仲礼是萧纲的潜邸之臣,其父柳津早年间辅佐萧纲出镇地方,柳仲礼便随父侍奉左右,萧纲被册立为太子,柳津旋即被命为太子詹事。

  相较于萧渊明,柳仲礼是萧纲的自己人,真真正正的心腹。

  萧纲清楚,自从安陆大败后,柳仲礼这些年痛定思痛,改掉了过往自视甚高的毛病,两人相交二十余年,更知晓柳仲礼确实具备军事才能。

  这才有了弃萧渊明,而用柳仲礼的选择。

  萧纲拜柳仲礼为大都督,都督京畿诸军事,命其领兵迎击叛军。

  又令萧渊明领水师策应。

  但此番易帅,着实耽搁了不少时间,况且柳仲礼履新,兵将之间互不熟悉,威信未立。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柳仲礼不敢冒然出击,将自己的顾虑向萧纲道出后,提出驻守梁山,整军的同时,以逸待劳,与叛军接战。

  萧纲考虑过后,也知道柳仲礼所言有理,便准他屯驻于梁山御敌。

  同时也暗自欣慰,认为自己所托非人。

  安陆之败后,柳仲礼确实谨慎了许多,要换在以前,视天下英雄如无物的他哪会在意这些事情。

  柳仲礼所请之梁山,并非水泊梁山,那地方在北齐境内,而是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位于姑孰(安徽当涂)西南三十余里,与江对岸的西梁山共称为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这首诗,便是写的此处风光。

  刘宋元嘉年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扬言继续南下,刘宋于是在东梁山置戍防御。

  柳仲礼领军至梁山以后,一面整肃军纪,树立威信,一面命将士连铁锁,断江路,防止叛军小股部队乘船趁夜顺流而下,袭击建康。

  同时又加强博望戍的防备,打定主意要让萧纶与萧绎的联军在东梁山下碰得头破血流。

  而此时柳仲礼军中,有一名将领名叫吴明彻,此人是右军将军吴树之子,其幼年丧父,生活贫困,父亲去世时,甚至无地安葬。

  但他不甘于贫苦,奋发向上,成年后受到萧绎的青睐,曾任东宫直后,又升左军,与柳仲礼一般,皆是萧纲潜邸之臣。

  吴明彻胸怀韬略,腹有良谋,却因萧纲身为太子,唯恐引起萧衍的忌惮,无法在军中安插太多心腹,故而如今吴明彻已经四十七岁,却未尝历经一战,反倒因时常接济邻里,得了仁善之名。

  萧纲知其才能,却又担心他没有领兵经验,于是以吴明彻为副将,辅佐柳仲礼。

  因侯景不曾祸乱江南,身为萧纲心腹的吴明彻也未曾赋闲,更没在京口与陈霸先相遇,这位在原时空中堪称南陈第一名将之人如今正尽心竭力辅佐柳仲礼,于东梁山整军。

  另一方面,萧纶与萧绎起兵后,吸取历史上诸多前辈教训,深知南朝造反,贵在神速。

  二人联军出浔阳以后,由于朝廷大军驻足东梁山博望戍,联军沿途并未遭受太多阻碍,于六月初四抵达东梁山以西。

  联军就地修筑营垒,面对守备森严的博望戍,萧纶、萧绎两兄弟又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都知道博望戍是块硬茬子,柳仲礼麾下七万大军驻守于此,岂是轻易能夺下的。

  便也都想让对方与柳仲礼互拼消耗,自己坐享其成,毕竟等入了建康,兄弟俩不可能真的共天下。

  第四百三十六章 袭营

  柳仲礼固守,萧纶、萧绎不攻,被各方势力所关注的萧氏内战,却在东梁山下成了静坐战争。

  “朕就知道各有私心的联军成不了气候!”

  获知消息的高澄与崔季舒抱怨道。

  崔季舒对此也很无奈,萧纶、萧绎还没进建康城,就已经在打彼此的小算盘,面对博望戍这块硬骨头,谁也不愿去啃。

  “总会有一方沉不住气,陛下勿忧。”

  崔季舒的安慰没有起到半点作用,高澄太了解双方统帅,以他们在侯景之乱中坐视萧衍被困,自己领军在城外‘置酒高会,日作优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的表现来看,一个个耐心都好得很。

  否则柳津也不会在萧衍问策时,愤恨道:

  ‘陛下有邵陵王(萧纶),臣有柳仲礼,不忠不孝,拿什么平定侯贼。’

  崔季舒惯会察言观色,见高澄不悦,又建议道:

  “如今萧纶僵持于东梁山,若陛下兴兵取荆南,萧纶纵使得知消息,亦难救援。”

  却被高澄拒绝,他自然要领兵南下,但不是现在,得是萧纲、萧纶、萧绎兄弟三人任意一方向他求援。

  毕竟当初暗结盟约时,高澄耍了个心眼,只答应不袭占他们的属地,却没说会坐视萧家兄弟之间相互吞并。

  东梁山下沉浸在安静祥和的气息中,而汉中也是打打停停。

  斛律光占据兴魏郡后,并未耽搁,而是直扑梁州汉中郡。

  在抵达南郑城外的当夜,独孤信派杨忠领精骑千人就着夜色出城,打算趁斛律光立足未稳之际,夜袭齐营。

  但斛律光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谨慎得很,大军扎营后,他亲自带人巡查营垒,布置哨岗,哨岗附近还放养了许多大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