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做准备。
戚先生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不去,就在镇上等。贺三又找了两个人,一个叫石二娃,一个于贵,都是三十多岁、体格强壮的农民。这样我们一行一共有九个人。
我让大块头去镇上买两样东西,一是塑料雨衣,一是防毒面具。塑料雨衣很快买到了,防毒面具不好买,大块头开车去了鲁山才买到。
耗子给了我们每人一道黄表纸画的符,让我们都贴身戴上,说是专门对付妖兽的灵符。我不知道这东西是否顶用,反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是唐倩倩、唐妍和杨寒均不要,说他们自己有对付妖狐的办法。
然后,我们去分水岭。我、耗子、大块头、唐倩倩、唐妍坐我们的吉普,石二娃开了一辆农用三轮,拉着贺三、于贵和杨寒均。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们到了分水岭,天开始下雨,还挺大,整个村庄都一片雨雾濛濛。
贺三家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他带着我们到了他一个远房亲戚家,户主姓韩,贺三喊他表叔。
老韩的家就在西村口,外面就可以看到雨雾中的连绵群山。有个很大的院子,地方不小,院子里栽着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花草树木,地方很大。奇怪的是他家的围墙特别的高,有三米多,而向村外的西墙更是得有四五米,快赶上监狱的高墙了,上面还插满了玻璃和钉子之类的尖利之物,大概是为了防范野兽,不过防范野兽也实在用不着这么高的院墙。
我们把车辆都停在农户的院子里。老韩出来接着,和贺三寒暄,贺三给我们做了介绍。老韩就让我们住在西边的厢房,那里本来是他用来堆粮食和农具、杂物的仓库,里面只有一张床,不够睡的,他又给我们铺了塑料薄膜、草苫子和席打了地铺,我们向他表示感谢。
但是我们觉得老韩家里气氛不对。老韩家里就他和老伴、儿子、儿媳四个人,老韩的儿子不在家,家里的三个人都面色阴郁,特别是老韩的儿媳妇,两眼哭得红肿,目光呆滞。一家人对我们也不冷不热的,我感觉到不是他们不好客,而是没心情。
我们非常奇怪,耗子说:“喂,贺老板,你的亲戚怎么了?家里出什么事情啦?”
“哦,别急,各位先喝茶、抽烟,俺这就去问问。”贺三说着出去了。
过了一阵,听见外面脚步响,贺三和老韩打着雨伞,带着老韩老婆和儿媳一起进来了。
我们都愣了,我疑惑地看看贺三,说:“各位这是……”
老韩还没开口,老韩老婆突然扑通一下跪倒在我们面前,嚎啕大哭:“求求各位好汉大哥,救救我的孙子,救救我的孙子吧!求求你们了……”
儿媳妇也跟着跪倒在地,哭着说:“求各位大哥救救我的孩子!如果孩子找不回来,我也不活了!”
我惊得手里的茶杯差点掉了,急忙站起来说:“大娘、大嫂请起来说话,有什么事我们能帮上忙的,尽管说,不要这样。请起来说……”
贺三急忙上前把老韩老婆扶起来在小凳子上坐下,儿媳妇也起来站在她身边,两个女人还泪流不止。
我看看老韩,问:“什么事情?”
老韩坐在一条破长凳上,抽着烟袋,忧郁地说:“唉,大兄弟,不幸啊。我们这里闹山精哩,我的孙子才一生日多一点,刚断奶啊,十二天前,被山精抓了去,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山、山精?”我奇怪了:“什么山精?是野人吗?什么样子?”
“唉,不、不是。这件事情是有前因有后果,说来话长了。”老韩摇摇头:“本来我们这里没有这东西的,据说熊耳山和崤山那里有,老辈就有这个说法,也有不少人见过。就在三年前,有个社员(老韩还习惯把村民叫做“社员”)上山去采药,晚上在山上过夜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它长的很像人,一身的白花,像白花蛇一样,没有头发,长着两个大耳朵,一双鼓鼓的大眼睛,手爪子长长的,样子很可怕,它跑起来象兔子一样快。就在前年清明节的时候,社员们都上西南山去上坟,上坟的人都带着馍馍、点心、水果去祭奠,傍晚的时候,有人看见一个山精在那里偷坟子上贡品,把社员们吓得够呛。这下子毁(坏)事咧,可能那个山精吃贡品吃馋了,开始到村子里来偷东西。它不敢进村,就偷我们这几家靠村外的社员家。开始来得还少,一个月不过来个一回两回,可后来每隔个三五天就来一回,我们吓毁(坏)了,就不断地加高围墙,还是挡不住它,它几乎一翻就进来,一跳就出去。”
大块头说:“你们怎么不打死它?用猎枪……”
“唉唉,要是有猎枪还好哩,这里划成保护区了,不许打猎,公安局把社员家的猎枪都收走了,哪里还有?”老韩摇着头:“我的邻居老林,晚上听见动静,起来看,老林家的狗被掐死了,那个山精跳进来在锅屋(厨房)里找东西,老林拿了根锨把去打它,被山精一把夺过去,一搉两端,老林都吓晕了,大病了一场。”
“好可怕啊,”唐倩倩说:“真有这种东西啊?是它抓走了你的孙子?”
“唔,不是哩,你们听俺慢慢说。”老韩说:“去年刚打春,一天晚上,那山精跳到了村西北角老吴家,恰好老吴的大儿子在外面当兵回来探亲,听见那东西进来就跑出去和那山精打起来,那小子是个愣头青,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他用一把刀子捅了山精的肚子,捅了好几下,老吴的儿子也被抓得浑身是伤。那东西受了伤,跳不出去了,这时村民们赶来,铁锨、镢头、棍棒齐下,把山精打死了。那东西死了,左手里还死死攥着一个偷来的黑面馍馍。我们看了看,那东西是个公的,下身和男人一个样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