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大亮,晨风扑到脸上还觉得凉飕飕的,林间的鸟雀在纵情歌唱,象是为太阳的出巡欢呼开道。
两辆摩托车当先开路,司机熟练地驾驶着汽车,飞转的车轮象是离开了地面。与前面的摩托车保持着一段距离。崭新的卡车,深绿透蓝的车身闪耀着鸦翎般的光采。车后又是两辆护卫的摩托,奔驰在滚滚黄尘里。
大岛端坐在汽车内,戴着墨镜,显得深远而又威严。透过车窗瞭望田野,面前似乎即将展开一幅声威赫赫的进攻图画————他轻轻抿起了嘴角,心情愉快的找开烟盒取出一支香烟,轻轻在烟盒上磕着。香烟点燃了,大岛深深吸了一口,徐徐喷出烟缕,看着袅袅上升的烟圈,想到自己即将指挥部队展开攻势,将抗日武装化为缕缕轻烟,消失在这片为皇军所控制的土地上,想到这指日可待的前景,他独自微笑起来,带着一丝淡淡的得意。
信心的来源并不全是大岛的狂妄自大,他早就有取代山木,以便建功立业的打算,自然也提前做了些准备。再加上司令官小泉的急切心理,以及目前的形势所迫,他的能尽快解决问题的计划自然得到了支持。不管是不是能够成功,起码大岛的计划是顺应的形势,顺应了小泉的心思。
山木?大岛轻轻摇了摇头,一个宪兵队长,对付各地潜伏的抗日分子应该够格,在战场上显然不是他的所长,没有那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兵力是够的,却放弃了两个村子,这本身就是懦弱无能的表现。
“轰!”突然一声巨响,烟雾和灰尘在车窗前弥漫,一辆摩托车压上了地雷,一个车轮被炸掉,车上的鬼子猝然摔倒,一个昏了过去,另两个摔得痛苦呻吟。
汽车急停下来,大岛的身体猛烈前倾,吓了一跳。他气恼地骂了一句,这就是山木的成绩,连大路都无法保障安全,不知道他把人马都堆在十里村在搞什么?
从卡车上跳下几个鬼子兵,小心翼翼地扫清道路。他们象狗似的在路上找来寻去,好半天却并没有发现另外的地雷。
触发了一颗地雷,是件小事,大岛着急赶到十里村接任,便催促着继续赶路。可没想到,这只是欢迎他的序幕。
车窗被打开了一半,凉爽的风吹着,大岛的心情又渐渐好了起来。山木搞成这个样子,只能说明他的无能,而对自己来说,却能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嗯,就是这么说,局面越恶劣,稍有成效不就表现得更加明显。
“啪勾!”几乎在大岛听见枪声的同时,车窗玻璃哗啦一声破了个弹洞,破玻璃茬迸到了司机脸上,车“嘎吱”一声又急停了下来。
乱枪响了起来,从卡车车厢里跳下几个鬼子,打着枪向几百米外的小树林冲杀过去。
大岛用灵活的动作推开车门,跳到汽车另一侧隐蔽起来,好心情全部破坏了,他咬牙切齿地咒骂着山木,咒骂着袭击者。
……………
山风吹在身上,还有着寒意,但干了一阵子孟有田的身上便热了起来了,只穿着夹袄在抡着镢头。
那位在山里苦苦守候儿子归来的老太太拎来了热水,一个劲儿地催促他们歇会儿。孟有田和小嫚只是不停手地干,直到太阳晒了满坡,一块地的山药蛋才算种完。
老太太给他们倒着水递过来,十分过意不去地说道:“快喝点水歇会儿,唉,多亏了你们,俺是上了岁数,手脚不利索啦,年轻时候,我就收拾了,用不着别人。”
孟有田喝了两口水,又委婉地劝道:“大娘,我们就在这一片活动,你儿子回来肯定能遇上。您就回村里住吧,别在这遭罪了。”
老太太摇了摇头,固执地不肯走,心中有希望吗,或许只是不敢承认现实。但老太太看着孟有田的目光是柔和的,或许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似乎有了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孟有田无奈地叹了口气,不忍心说出那可怕的事实。他不能想象着这个和善的象自己母亲的老大娘,一旦确定了儿子死了的情景。他仿佛看到她坐在地下号天大哭,但周围没一个人看见,也没一个人听见,以后只有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守着这个破窝棚,没人替她挑水,也没人替她下地……
不知是愤怒,还是难过,孟有田心里象着起了一堆火。他垂下了眼睑,手指缓缓曲伸,似乎在扣动板机,把畜生般的鬼子全都杀掉。
老太太又和小嫚聊起了天,却是不断地叹气,念叨着儿子。一会儿她说起儿子离散的时候身上没有衣裳,不知冻成什么样子;一会儿又说起她心口痛的老毛病,可儿子却还不回来。
孟有田心里火辣辣的,真不忍心再听下去了。恰在此时,远处奔来了两个人,边走边向这边招着手,正是孟有田的部下。
“大娘,我们得走了。”孟有田借着这个引子起身说道:“我们还会给您送粮食的。”
“还有盐,说不定还能有药。”小嫚也站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晶亮,显然也是心中难受。
老太太蹒跚着小脚送了几步,在后面又嘱咐道:“孩子,以后常来看看你大娘啊!”说着,她老泪横流地哭了起来。
孟有田和小嫚走出去了很远,老太太还在那里呆呆地站着,任凭山风吹拂着她的白发。
“该死的日本鬼子。”小嫚声音有些哽咽,用袖子擦了把眼睛。
孟有田吐出了一口长气,低沉地说道:“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如果逃避,会良心难安的。”
“姐夫,你从来也没逃避过呀?”小嫚不解地问道:“若说谁杀的鬼子多,你要说第二,那谁敢称第一?”
表面上如此而已,内心里却还贪生怕死,嗯,和一些完全把生死置之肚外的英雄不能比啊!孟有田苦笑了一下,叹了口气,自己真的尽力了吗?或许如此吧,但总是先立于安全之地又该称作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