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三年,禁运因为美国派人到香港监视而变得严厉起来,但另一方面,走私的港口转至深圳蛇口又增添了一定的便利。时紧时松的政策执行总是不可避免,而孟有田已经从走私中抽身。当然,他一直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有着不起眼的代理人在执行,或者通过香港的中资机构。
贷款买地,然后按时还款,孟有田损失的不过是一些利息,但却与银行建立起比较良好的关系。毕竟银行看重的是实力和信誉,孟有田这个新人的发达之路也令人赞叹钦佩。
对孟有田的勇气和魄力的赞佩也掩不住人们心中的疑虑,尽管停战谈判已经开始,但看似遥远得没有结束时间的战争,使人们依然难以对经济前景表示完全的乐观。当然没有人比孟有田更清楚,战争在今年下半年便会结束。
而辽河油田于五三年年中被发现,消息传来,秦怜芳也不再纠缠于禁运和走私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孟有田暗通消息的功劳,她也知道孟有田做的很多事情是在牵就她,抚慰她,为此她很感激。而有自知之明的人就不会得寸进尺,索求无限,因而惹人厌恶。现在,她对历史和经济的兴趣在与日俱增,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苏联的经济体制尤其关注。
沉浸在书籍和知识的海洋中也算是不虚度光阴,睁开眼睛看,张开耳朵听,用思考来分辨是非,这或许也是孟有田的希望。
生活在逐渐恢复,这是孟有田所感受到的。因为阿秀抱怨物价的言语少了,抱怨物品不好买的时候也少了。而他所看到的是香港的工厂陆续复工,大街上失业工人也逐渐在减少。但是朝鲜战争对香港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失业率急升,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左派工运分子已经乘时而起,并埋下了日后另一场动乱的种子。
而更直观的证据便是几家工厂的赢利在不断上升,使得投入房地产的资金更加的充裕。长城实业公司,招牌挂在了新建起的一栋六层建筑前,几家企业的管理人员搬迁进去,孟有田终于迈出了集团化的一步。
一家纱厂,一家纺织厂,一家服装厂,一家玩具厂,一家建筑公司,统归于长城实业公司旗下,孟有田刚刚三十多岁,便成为了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可谓是年轻得过分。
但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却表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当的成熟和老练,以及超越常人的眼光和胆识。朝鲜战争刚刚结束,长城实业承建的楼盘便全部开始销售,手法和招数令人耳目一新。
当时香港的地产商,像利希慎家族、何东、广生行、陆海通等,一般是以建楼收租为主。通常建筑期是一至两年,租给别人,起码七至十年才能翻本。而那些小的地产商,则是小本经营,通常盖两层至四层的房子出售。总之,这种经营方法,既不能加速资金的周转,赚不到大钱,亦无法解决香港的住宅紧张问题。
分层出售是一个办法,能使光顾楼宇的市民多起来。但顾主还是局限于一些富裕人家。长城实业所盖的楼宇,每层约一千英尺,每英尺约二十多元,总价即为两万多港元。但那时普通的打工仔,每月的工资约为二百元,一下子拿出两万多元来的人毕竟不算很多。
既能分层出售,那分户出售也就不是什么问题。孟有田知道要使房地产市场红火起来,就必须增加顾客群,就是买楼的人要多起来,物业市场才能旺起来。所以,盖楼的时候他便授意建筑公司有的楼是一层独立,有的楼则要一层双户或三户,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自己的物业。
为了促销,孟有田还编印了楼盘说明书,上面有详尽的楼盘情况、价格、交楼日期等数据。因为,不同的楼宇,有不同的高低、结构、面积和材料,有了这样一本说明书,能让买家更清楚地了解楼宇的情况。
至于卖“楼花”,也就是预收要动工兴建楼房的钱款,并且可以分期支付,孟有田并没有马上推出。如果销售看好的话,他准备在以后再实施。一来他的资金不算紧张,完全不必用订金起楼;二来他不想给别人太早提醒如此筹资的办法,使买地皮的竞争者一下子多起来。
楼宇开盘后,销售情况还算不错,说不上门庭若市吧,可也络绎不绝。毕竟孟有田照顾到了富裕家庭,也照顾到了中等收入阶层。
在第一处楼盘竣工后,建筑公司便已经开始了第二处楼盘的建设;而卖楼资金的回笼,使得建筑公司可以扩大规模,稍后又开始了第三处楼盘的动工。
买比租好,这是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所处的情况。租房呢要交一笔顶手费,通常叫做“七千顶手,月租两百”,即顶手费一般要七千元,每月还要交两百多元的租金。但相同面积的一层楼,售价一般在一万四千至二万元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出得起顶手费的租客,再支付与顶手费差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一层属于自己的楼房。而要买一户,则只需要付出顶手费的价钱。两者比较,自然买楼比租房合算得多。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香港似乎又成了一个安稳的地方。而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局势却日益动荡。一批华侨迁居香港,成了首批购房的大头。他们置业一来是为了安居,日后也能传给子孙,二来收租也算是一项比较稳定的收入。
孟有田进军房地产的头一炮算是打响了,他有土地储备,又有银行支持,还适应了当时香港政府的政策。
当时的香港政府为了缓解市民住房紧张的困局,鼓励地产商兴建楼宇,为此拍卖了不少官地,供地产商竞投。而长城实业则成为了地盘拍卖场上的活跃分子,经常是一家独力竞投,大肆增加土地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