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相见欢

第165节

相见欢 非天夜翔 6693 2024-06-30 12:03

  第183章 遇刺

  议论的内容无非是河北这些年里的变化。其中有一队商人从西路来,途经定军山,等风雪小些后预备回河北郡去。行路客与商人在驿站内聊起,所言便或多或少地传到了李衍秋耳中。

  关于河北,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在今年秋冬民生逐渐恢复,也不是朝廷的税赋优待,而是河北校尉武独以河间、邺城两地仅有的四千兵马,两次退去了元人的六万大军。

  这预兆着自李渐鸿驾崩的三年来,也许大陈终于出了一名能正面抵抗北方胡虏入侵的将领。九年前,也正是在这么一个冬天,北方传来兵变的消息,北良王李渐鸿的兵权被解除,两名副将经几次调动后守卫潼关与玉璧关。辽国挡住了北面屏障。

  而近三年里,随着上京战败,耶律大石战死,辽国面对元人的不断侵扰,领地已进一步被挤压,眼看大陈的北面防线已快与元人接触,国内不免人心惶惶。如今河北军的再次崛起,令不少人从中看到了希望。

  “你觉得他怎么样?”李衍秋轻描淡写地问道。

  郑彦坐在李衍秋身后,答道:“拿得起,放得下,有他爹的脾气,豁达。”

  屏风外的旅人,正在议论河北太守王山,也即是段岭,李衍秋听了一会儿,不由得想起往事来。

  “叫个人进来。”李衍秋说。

  郑彦便出去招呼,先是请驿站内诸人喝酒,又将一名胖胖的行商叫进来。

  李衍秋客客气气地招呼他喝茶,那行商姓王,寒暄几句,李衍秋便自我介绍姓李,乃是自山东南下的史官,预备到江州城去修史。

  李衍秋自然带着读书人的气质,那行商便笑着说了些西面的风俗见闻,大多与党项人、辽人有关。

  “兄台为何去河北?”李衍秋问。

  “我娘子送了书信来。”行商说,“说河北免了税赋,太守又在招募商队,预备来年开春,组队官商,与山东、山西等地做做生意。”

  李衍秋又问:“河北如今的情况怎么样了?”

  “还行吧。”行商说,“起码比南边好,南方的税太重,入川的商路,已征调了十来年重税。据说新太守初上任,便自掏腰包发放军饷,怎么想也不至于刮些民脂民膏。想来也是朝廷着急了,河北若再不起来,人都要跑完了,征兵也征不到,拿什么去与元人打?”

  李衍秋答道:“总要有人守着北边的。”

  “是啊。”行商说,“如今天子也不知是怎么个打算,不知何时打回去。”

  李衍秋以茶代酒,敬了他一杯,便打发他出去。那行商出得屏风外,便与伙伴们说道里头是个读书人,且是史官,沿途总会打听些形形色色的消息,无妨无妨。

  “他的脾气太柔了。”李衍秋说,“心软,若是在太平盛世,倒是极好的。”

  郑彦不敢评价,李衍秋又问:“柴房里那家伙怎么样了?”

  “给了些吃的。”郑彦说,“方才去看了,正睡着。”

  李衍秋说:“昼短夜长,若无事,你也先歇下吧。”

  郑彦点点头,退到屏风外,李衍秋便独自喝茶,想了会儿事,外头寒风呼号,天黑了下来。驿站中依旧灯火通明,喝酒的喝酒,闲话的闲话。

  郎俊侠靠在柴房里打瞌睡,面前生着一个小火盆,噼啪燃烧,偶有风雪从门扉的缝里洒进来,一片片的,落到火上便悄无声息地融化了。

  夤夜,群山陷入黑暗中,偶有狼嚎透过雪的沙沙声响,远远传来。

  突然间,一阵微弱的犬吠惊醒了郎俊侠。

  犬吠戛然而止,就像被什么突然扼断了一般,郎俊侠猛然睁开双眼,扫起雪,扑在火上,灭了火盆,踉跄起身,凑到门缝处朝外望。

  身穿黑衣的刺客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一阵轻响,纷纷翻身上房,伏在房顶,各自手持强弩。

  郎俊侠屏息,捡了根柴,一手按着房门,正要推门出去时,外头却响起士兵的声音。

  “什么人?!”

  “有埋伏!”有人怒吼道。

  紧接着“哗啦”一声,瓦片飞散,刺客们从天而降。驿站内砖瓦垮塌,正酣睡中的客商被猛然惊醒,一阵慌乱。毒箭四飞,不片刻便鸦雀无声,驿站内只剩一阵死寂。

  为首的刺客戴着黑头套,身材高大,以剑挑起屏风后的被褥。

  原本应是李衍秋熟睡之处已空空如也。

  后院内,一把剑轻轻地推开柴房门,郎俊侠正要出手时,却发现来人是郑彦。郑彦嘴唇动了动,示意“走”,郎俊侠便随他出来,上了驿站后的马。众人默契地一抖缰绳,战马同时启程,逃离驿站。

  刺客听到马蹄声响,顿时发现了他们,为首那人吹响哨子,所有人从屋顶射下箭矢。奔霄却一骑当先,甩开了背后的暗箭,带着十余骑离开了驿站,冲上小道。

  刺客纷纷下地,奈何徒步奔跑已追不上李衍秋的队伍。

  苍河畔连日大雪,河面已结了一层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没有人说话,匆匆赶到河边。

  “驾!”李衍秋催促道。

  奔霄一到河边便止步,不愿踏上冰层,任李衍秋如何催促,只是一动不动。

  郑彦先策马踏上冰河,冰面便发出碎裂声响,一踏便碎。

  “陛下,过不了河!”郑彦说,“须得改道,西面芦苇荡里有路,可通往官道上。”

  李衍秋说:“来者何人,可看清了?”

  郑彦答道:“未曾交手,看不出对方的身份。”

  李衍秋道:“走!”

  李衍秋披风翻滚,沿着芦苇荡一路冲去,眼下没有去路,无法渡河,要么进定军山里,要么沿来时的路北上,回河北郡求援。

  奔霄却在芦苇荡前再次止步,郑彦皱眉道:“陛下!”

  “这马儿有灵性。”李衍秋低声道,“前方说不定有埋伏。”

  黑夜里,风雪沙沙作响,芦苇丛被吹得此起彼伏,寒风如刀,李衍秋果断道:“改道进定军山,不要冒险。”

  队伍正要掉头时,芦苇丛中发出一声呐喊,竟是天摇地动地杀出了上千人来!

  李衍秋登时色变,郑彦怒吼道:“快走!我来断后!”

  李衍秋果断掉头,朝定军山的方向冲去,郑彦抽出紫电金芒,驾驭战马,杀进了迎面冲来的敌军中!

  天蒙蒙亮,段岭已十分疲惫,急行军两夜一天,连睡觉都是靠在了武独身上,一千四百余骑抵达定军山下。黑烟远远冒起,被大火烧毁的驿站内仍留有少许余烬。

  段岭看到这景象时险些眼前发黑晕过去,他最怕的事发生了。

  武独下马,带人冲进驿站内检视,一阵风般冲出来,说:“没有他!快来后院!”

  后院有一条小路,通往苍河畔的码头,武独与段岭带兵追出,在芦苇荡中找到了几具尸体,此地显然发生过一场血战。

  “这是什么人?”段岭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咱们的人吗?”

  对方穿着河北军的服装,武独如中雷击,不住发抖。

  “这是谁?!”武独说,“河北军里没有这号人!”

  武独将那具尸体搜了个遍,武器、盔甲,全是河北军的制式配备,唯独没有腰牌。

  “先找人。”段岭果断道,“他们撤进定军山了!走!”

  漫天漫地的大雪之中,段岭与武独沿河岸西路赶向定军山中。一进山去,大雪掩盖了马蹄踪迹,山路崎岖,峡谷内到处都是积雪,找得更为艰难,谷内的岔路口处,士兵找到了丢弃在树丛雪地里的半个头盔。

  “还有希望。”武独说,“山儿,不要放弃。”

  段岭连日赶路,此时恐惧与紧张,已到了极点,拿着头盔,不知是敌人的还是自己人的,然而根据岔路上树木倒塌的情况看来,此处仿佛发生了多人的冲锋与撞击。

  “报——”信报赶来,朝武独回报情况,“东北面山谷中发现有军队驻扎的痕迹!是咱们自己人!”

  “找到活人了没有?”段岭忙问道。

  信报答道:“都不知道去了何处!”

  “我知道了!”武独寻思片刻,朝段岭解释道,“他来到此处后,将百余人驻扎在驿站外,身边只留十余人。刺客来时,他先是与郑彦、乌洛侯穆等人,带着十余人的小队离开,并派出人去送信给大部队。”

  “懂了。”段岭说,“敌人算准他们会逃上官道,于是在芦苇荡有埋伏,被他们发现埋伏后,先一步逃进定军山,大部队赶来时,他们在此地会合,被追上后仓促应战,再逃进了山中。”

  以奔霄的速度和灵性,段岭心道只要不中箭,就一定有希望,它在无数个战场上生还,这次一定也可以的!

  “分头找人!”段岭马上吩咐道,“都分头!搜索整座定军山,一有情况,以哨箭通知!”

  第184章 现第身

  定军山北临中原,半月形山脉环中原腹地,高耸入云,乃是中原连通各地的中转点。山中峡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西接潼关,北接玉璧关兵道,东接河北路与山东路,南接长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每年的冬天,定军山上都会飘起细雪,只有今年寒风过境,乃是十余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大雪茫茫,一夕间将松柏裹上一层银妆。

  风雪掩盖了李衍秋入山的足迹,郑彦留下断后,已不知去了何处。李衍秋身边唯余四十余名士兵,一名武将忠心耿耿,随侍在侧,众人进了树林,那武将便吩咐人暂时就地休息。

  “老爷。”武将说,“从定军山西面出去,再往西北边走,去玉璧关,就能甩开追兵了。”

  李衍秋“嗯”了声,武将又道:“白天容易遭到追踪,咱们最好是先隐蔽,晚上再赶路。”

  “你来过定军山?”李衍秋问。

  “年前下江州时,淮南与长江沿线发大水走不了。”那武将答道,“就只能从定军山下绕路,沿苍河过去。”

  “你叫什么名字?”李衍秋又问。

  “孙廷。”武将摘下头盔,答道,“末将是河北人。”

  “你知道我是谁吗?”李衍秋问。

  孙廷犹豫片刻,最后点了头。

  “怎么知道的?”李衍秋又问。

  孙廷答道:“昔年在征北军中,跟过先帝一段时日,远远地瞥见他几眼。陛下与他长得像。”

  李衍秋没有再说,抬头望着树顶飘下来的雪。

  “你看见敌人的盔甲不曾?”李衍秋问。

  孙廷点了点头。

  李衍秋说:“是你们河北军?”

  孙廷答道:“回禀陛下,末将看不清楚,虽然穿着我们的铠甲,却不像是邺城的弟兄。”

  “你知道太守是谁吗?”李衍秋又转了话头,问道。

  “太守……王山大人?”孙廷被李衍秋的话绕得有点晕,想了想。

  李衍秋又说:“太守就是先帝的孩儿,朕的侄儿,当今太子。”

  孙廷彻底震惊了,说:“可是……太子不是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