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481章 柳树里互市

洪武年间小神医 数沙人 8553 2024-06-30 13:36

  讲真的,陈松是真的不相信,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

  要是没有人教的话,估计这个半大的孩子,恐怕压根就不知道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你确定这不是你乱解释的?这么大的孩子,又如何能明白这几句话的含义?”陈松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林朗。

  林朗急忙解释:“侯爷,属下真的没有胡乱解释,至于为啥这个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估计,应该是他们的父母教给他们的吧。

  柳树里的牧民,以前基本上都是没有牛羊的奴隶。是咱们大明给他们分发了牛羊,给了他们活路,估计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谢吧!”

  林朗说的非常正确,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他们不是明人不假,可他们以前生活的日子,简直就不是人生活的,不仅穷,还吃不饱饭,和现在简直天差地别。

  对这些底层人来说,谁能让他们活得好,活得体面,谁就是万岁。

  虽然林朗这话听起来有些魔幻,可也不是没有一丁点的可信度。

  因为语言不通,所以陈松就没有和这孩子攀谈,接着往前走。

  “这家就只有一个孩子吗?都不害怕出现什么问题?”陈松回过头,看了一眼在门口玩耍的孩子,有些担心。

  林朗摇摇头,说道:“大人,您这完全是多虑了,这里不是内地,这里地广人稀,人口加起来也就那么几百人。

  拍花子这种,来这里,不划算,就算把这半大的孩子带走,能不能带出草原还两说。

  寻常人就算有地图,也不一定能找对方向。拍花子这种人,来了,也出不去,不值当。

  至于被野狼叼走,这更不可能了。每年开春,都会组织人手打狼,在如今的柳树里,野狼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能将柳树里治理的井井有条,林朗也算有本事。

  陈松不停的点着头,“不错,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看了看天上即将下落的太阳,陈松看向林朗:“天马上就要黑了,随便找个地方先将就一晚吧。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吧!”

  林朗听陈松要休息,连忙就去安排。

  对于林朗的热心,陈松不会拒绝。不是说陈松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只是有些事情,不可避免。

  陈松对住的地方没有多少要求,只要能将就一晚就行。

  没多久,林朗去而复返。

  回到陈松这里,带着陈松去了一个距离此处不远的土房子。

  说是土房子,其实就是大一点的地窝子。

  数量还不少,零零星星有十来个,就这样排列在草原上。

  林朗带着陈松走进了一个最大的土房子中,刚一走进,视野一下子就暗了下来。

  土房子里面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就一块光秃秃的木板摆在地上,显然是一张床铺。

  土房子中间的地上,有一团黑色的印记,肯定是之前烧火留下来的。

  这土房子没有窗户,要是把门关上的话,里面伸手不见五指。

  林朗站在陈松身后,耐心的解释着:“这土房子是我刚刚到任时修建的。

  柳树里丁口不多,可居住很散。有时候,要是巡视一遍,要走很远的路,花费很长的时间。

  携带营帐不太方便,所以就每隔一段距离,修建了这些东西。

  这些土房子放牧的牧民们也可以使用,也算是方便了牧民。”

  林朗的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修建这些土房子可能当时会花费大量的力气,但从长远来看,还是不错的,收益还是比较高的。

  草原上木柴稀少,生火的燃料基本上都是牛粪马粪等动物粪便。

  这些东西捡回来之后,堆放在露天地里,经过发酵,风干,最后会留下一堆堆纤维素络合物。

  这些纤维素络合物,就是上好的燃料。

  这些土房子附近有几个很大的土坑,这些土坑中,就存放着这些燃料。

  夏季,土房子里倒是不用生火,可总要吃饭。

  要是在土房子中生火做饭的话,会有些闷热,所以就放在了外面。

  夜幕笼罩四野,一堆堆火出现在这些土房子外面。

  火堆上架着几个铁锅,里面煮着一些土豆块和肉干。

  味道没有多少鲜美,出锅时撒上一点点盐,就这么吃。

  草原环境就这样,这样饭菜,对于牧民来说已经很好了。

  普通牧民哪里能吃得起肉?不过是养的牛羊马产的奶,制成的奶制品罢了。

  以前,草原缺少吃的,所以就只能南下。

  现在,这些牧民归大明管辖,也不用害怕挨饿的问题。

  陈松坐在火堆旁,耳朵边的野蚊子嗡嗡叫,端着碗,大口的吃着。

  吃完饭,喝碗汤,放下了碗。

  林朗坐在陈松的对面,说道:“这些牧民们归顺的时间说来也不是很长,去年冬天,草原还给这些牧民们调来了大量的粮食。

  一次两次还行,可要是持久下去,恐怕会出问题啊!”

  陈松没有在意,对于这个问题,他早有解决之法。

  “陛下派我来,就是想让我解决这件事情。这事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心里已经有了决断!”陈松笑着说道。

  睡觉的时候,陈松在床边放了几盘点燃的蚊香,身上还抹了风油精。

  可就算如此,依旧有不怕死的蚊子,疯狂的叮陈松。

  睡到半夜,起来和蚊子搏斗,后半夜时,人困了,蚊子也累了,双双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陈松接着赶路。

  在林朗的带领下,陈松巡查了柳树里的环境以及地势。

  柳树里的环境不错,距离北平府不远,骑马的话,最快一天就能到。

  这里有河流,而且土质也比较好,比那些沙漠化的土壤强的太多,是一个适合建城的地方。

  不过,陈松可不会直接在这里建城。

  朱元璋先前的时候,防这些人就像是防贼一样,这才刚刚归顺没多久,又怎么可能会建城呢?

  再说了,建城是一件非常消耗时间和金钱的事。

  违背市场经济的任何行为,都无法走远。

  在陈松的计划里,先建立一个以贸易为主的贸易点,附近的牧民,以及大明的商人,都可以来这里进行贸易。

  这里有人贸易,就有了税收,百姓们就能挣钱。

  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想有稳定的生活。那个时候,就算朝廷不管,这里的人也会自发的进行建城。

  建城,工人们是有收入的,这些工人们的收入,又会投入消费当中,朝廷又能进行税收。

  百姓们有了活干,朝廷有了税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这可要比朝廷直接让筑城好得多。

  不过,想要完成这件事情,还有一个难题摆在陈松的面前。

  那就是,明朝的户籍制度。

  筑城要的是工匠,这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放开户籍制度,在明初,靠一群普通人来建造一座城池,简直就是做梦。

  很早的时候,陈松以新学学堂为由,对金陵的工匠进行了招收。让金陵的工匠们,户籍身份有了很大的改变。

  可那仅限于金陵,在交通和贸易都不发达的明朝,建造城池,只能通过服劳役的方式来进行。

  建造城池本来消耗巨大,这要是再给工匠们发工钱,靠着农业税的那点钱,早晚要破产。

  可现在不同,现在有市舶司,有金矿,有了足够的原始资本,只需要加以推动,就能将这盘水推活。

  在推活这盘水之前,要先对明朝的户籍制度进行改变。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先将这边的所有情况弄清楚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况且,要是有其他更合适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在柳树里这里建造贸易点。

  出了柳树里,陈松又去了其他的几个里,将周围的里都转悠一遍之后,陈松觉得,还是在柳树里修建贸易点最为合适。

  半个月后,陈松带着人又回到了柳树里。

  林朗再次见到陈松时,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陈松选择了柳树里最中心位置,这里地势平缓,面积较大,附近还有一条小河,用来建造贸易点最合适不过。

  地方是有了,但想要将贸易点搞起来,却不太容易。

  在柳树里这里逗留了几天,绘制了简单的构造图,陈松带着人去了最近地方的北平府。

  如今的北平府,正是大兴土木之时。

  北方草原敌情已经被解决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也可以安稳大胆的往北平府移民了。

  老朱是个传统人,尽管对外族人很宽容,可也不是烂好人。

  唐朝时的祸乱过去才多少年,不得不防。所以,必须要往北平移民。

  北方常年战乱,人口锐减,老朱移山西、湖广之民,充斥北平一带。

  这些人来了,就要有住的地方,所以就要对北平府进行扩建。

  老朱在北平府的扩建上,还是比较保守,采用了征发徭役的方式。

  朱元璋赐陈松便宜行事之权,搞一些工匠,还是可以的。

  陈松来到北平府后,在这里待了差不多少半个月。

  半个月之后,陈松带着弄来的几十个工匠,以及从北平府水泥厂购买的水泥北上柳树里。

  城,可以缓一缓再盖,但贸易点,一丁点都不能延缓。

  至于来这里贸易的商人,那还不简单,直接报奏朱元璋,让他从工商管理总衙门中调一批过来。

  陈松之前弄的这个衙门,不就是为了方便发展商业吗?

  当然了,为了吸引商人来此贸易,还要在这里建造大明钱庄。

  目前,陈松打算先在边境这里只建造一个贸易点。

  还是那句话,一口吃不了胖子,先慢慢着试探着来,急不得。

  金秋九月,贸易点如期完工。

  在一个月前,陈松给老朱上了一封奏折,让他弄一些商人过来。

  老朱是一个务实的人,在收到陈松的奏折之后,就立马弄了一些商人过去。

  如今,这些商人已经到位。

  贸易点这里修建有大量的商铺和仓库,这些商人带来的东西,自然有地方存放。

  贸易点的店铺仓库,今年会免费提供给商人使用,明年开始,就会收取租金。

  管理贸易点的人,陈松让林朗来做。

  他会精通语言,在这里干的好,对大明也忠心,非常适合。

  柳树里建立贸易点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了归顺的这些部落。

  一时间,这些牧民们都沸腾了。

  没有在草原上生活过,根本无法明白贸易点对于草原部落来说有多重要。

  嘉靖时期,俺答入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明不开放互市。

  大明不开放互市,对大明来说,完全没有影响,可对常年遭灾,生活不稳定的草原来说,那是要命的。

  金秋九月里,各个部落的牧民都开始往这里赶,他们赶着牛羊,带着毛毡,朝着柳树里而来。

  九月过去,距离冬天就不剩几天了。要屯好过冬的物资,事关生存大计,可马虎不得。

  陈松早已经料到贸易点的建成,会有很多人光顾,所以从北平调了一些兵马,维持纪律。

  ……

  “从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乐曲嗬!

  从你的内心里倾吐出温存细语嗬!

  想起了你的聪明智慧,啊!”

  远处传来阵阵歌声和马头琴声,一个肤色黝黑的中年男人坐在马背上,拉着马头琴,唱着歌。

  他的三个儿子跟在他的身后,驱赶着一群羊。

  中年男人唱着欢快的歌谣,朝着柳树里方向赶去。

  他的小儿子只有十二三岁那么大,可已经是一个优秀的牧羊人了。

  小儿子来到中年人的身旁,笑眯眯的问道:“阿布,咱们距离柳树里还有多远啊?

  我听说,那里有好吃的糖葫芦,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

  中年人放下手中的马头琴,将其挂在马背上,笑道:“快的话,后天就能到。柳树里互市,可是皇帝的恩典,去了那里,可不能胡来。

  至于糖葫芦,虽然我没吃过,但听人说过,味道可甜可甜了。咱们卖了羊,买了足够的粮食,就给你们兄弟几个,一人买一串吃吃。

  对了,还要给你们的额吉买上几条中原的首饰,那首饰可好看了。以前在头人那里见到过,他们那个时候南下……”

  说到这里,中年人不说话了,又迅速的转移话题。

  “嗐,这些事都过去了,那些头人也不是好东西,那个时候你还出生,咱们过的太惨了。

  我的一个哥哥,就因为放牧时跑丢了一只羊,被头人绑在柱子上打,给活活打死了。

  头人有好几千头羊,可和咱们没啥关系,咱们都只是奴隶。

  现在不一样了,这些羊,都是咱们的了!”

  中年人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羊群,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