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273节

重归黄金年代 夜深 8918 2024-06-29 12:32

  可没几天过去,事态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场狂风暴雨突然来袭,这场台风直接席卷了整个中国,由北至南,由东至西,以极快的速度袭来。

  就在张勇离开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公安就正式找上门来了,询问张勇的去处。

  得知张勇等人下落不明的时候,公安很是严肃地告诫张勇的几个兄弟,如果知道张勇下落立即汇报,要不然后果自负。

  接着,社会上的风暴越演越烈,此时知道内情的几个人,比如罗阳、张建国、林燕和李晓芸这才恍然大悟,理解了当初宋援朝为什么急着要送张勇他们去南方的真正原因,如果现在张勇还在沪海的话,恐怕早就和那些被拉走的人一个下场的,想到这所有人尤其是李晓芸心里后怕不已。

  第542章 念想

  宋援朝的书房,宋援朝、罗阳还有李晓芸坐着。

  外面的阳光虽然灿烂,但李晓芸她们的心头却压着沉甸甸的东西,为张勇而担忧。

  “援朝哥,我……我之前错怪你了……”面对宋援朝,李晓芸很是不好意思地道歉。

  摆摆手,宋援朝笑笑:“张勇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妹妹,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些话就不用说了。”

  “嗯,不管怎么样张勇能逃过一劫多亏了你。对了援朝哥,张勇现在在南方怎么样?那边是不是也……?”李晓芸担忧问道。

  “这你不用担心了,我已经让正国帮忙找人把他们送去香江了。”

  “送去香江了?”李晓芸很是意外地瞪大眼睛,这事她怎么不知道?

  宋援朝告诉李晓芸,虽然他让张勇他们去了南方避风头,可就算在南方也不是绝对安全,所以张勇走后没多久宋援朝就给秦正国打了电话,让秦正国想办法把张勇他们直接送去香江,只要到了香江一切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就在前几天,秦正国告诉宋援朝已经安排好了,按时间推移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张勇他们早就到了香江,也安顿了下来。

  今天李晓芸问起,宋援朝就把这事告诉了李晓芸还有罗阳,同时叮嘱他们这件事绝对要保密,谁都不能告诉免得惹麻烦。

  对于宋援朝的叮嘱两人当然心里很清楚,这一次的风暴太强了,谁都没想到会刮如此强烈的台风,在这场台风中许多比张勇更牛的人都没落得好下场,如果张勇被直接卷进去的话,下场可想而知。

  知道张勇他们已经到了香江,李晓芸提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脸上也有了一丝笑容。

  说了会儿话,李晓芸先离开了书房,去楼上看孩子和林燕去了。书房里罗阳和宋援朝对坐着,两人都没说话。

  过了片刻,罗阳点起一支烟,透过烟雾看了一眼宋援朝:“援朝,当初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会预料到这场风暴的?”

  这个疑惑一直在罗阳的心头,这场风暴来的太突然,连罗阳都没听到任何风声,说来就来了。

  可在风暴之前宋援朝就作出了判断,果断把张勇他们直接送走,现在回想起来宋援朝似乎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能不让罗阳觉得奇怪。

  宋援朝笑了笑,他知道罗阳终究会有这么一问,如果是别人的话宋援朝可以用简简单单的“内部消息”来搪塞,可面对罗阳这个理由就不合适了。

  当即宋援朝从近几年的社会风气谈起,开始聊到了治安问题,再说到了目前改革开放的一些变化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接着又讲了讲相关的政策和老百姓的感受,随后告诉罗阳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如此。

  当然了,宋援朝也坦然告诉罗阳,自己的判断仅仅只是一个假设,并没有太多的事实依据。可许多时候假设也是足够让人做出决定的,再说在那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自己的假设错误,充其量就是让张勇他们去南方散心。可一但假设成立,这个安排就能避免张勇的一场灭顶之灾。

  宋援朝这个理由听起来还是有几分道理的,罗阳听后点头表示认可,同时也为宋援朝的谨慎而佩服。

  其实宋援朝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那就是他审视了自己认识张勇到现在的经过。

  自从第一次和张勇见面,相互认识后,宋援朝就对张勇这个人很是欣赏,这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也有能力的人,虽然出身不太好,但是他拥有常人没有的眼光和魄力,而且还是一个天生的商业奇才。

  如果不是张勇这个人的性格注定他不会甘居人下,宋援朝早就想把张勇揽于其下了。这些年,他和张勇的合作都是平等的合作,双方也渐渐成了很不错的朋友。

  张勇这人孤傲、自负却又极重感情和讲义气,只要给他一片天地,他一定能做出非常不错的事业来。

  可在后世宋援朝并没有听说过张勇的名字,按理说这不应该的,凭借张勇的能力在后世肯定是有赫赫大名的,但在后世除了搞火锅那位同名同姓的张勇外,宋援朝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

  这件事一直都在宋援朝的心里疑惑,而现在答案揭晓。

  也许后世的时候张勇就栽在了这场风暴之中,从而在世人的眼里彻底消失。而现在,由于宋援朝的原因改变了张勇,包括范保国和谢正良的命运,那么未来的张勇又会怎么样呢?宋援朝不由得有些期待起来。

  “张勇走之前和我聊了聊,还给了我一件东西。”罗阳突然说道。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布袋,当宋援朝看见这个布袋的时候猛然一愣,因为这个布袋他见过。

  轻轻放在桌上,罗阳苦笑着对宋援朝道:“这是张勇偷偷给我的,他说如果自己一时间回不来的话,让我把这些给晓芸留个念想,而且还让我好好照顾晓芸,如果辜负了晓芸他这辈子都饶不了我……”

  宋援朝的目光落在这个布袋上,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布袋还是头一回认识张勇的时候。

  伸出手,宋援朝拿起布袋,打开从里面倒出了三件东西,正是当年他见过的一只碧绿的镯子和一对同样碧绿的耳环。

  与之不同的是没了两条大黄鱼,估计是张勇直接带走了,毕竟他去南方也是要钱的,由于走的急身上带不了太多的钱,大黄鱼体积小价值高,带着备用最方便不过。

  见宋援朝看着它们露出了回忆的神情,罗阳询问他是不是见过这些东西。

  宋援朝点点头告诉罗阳自己的确见过,根据宋援朝所知这是张勇的母亲去世前留给他的,对张勇非常重要。

  现在张勇把它们给了罗阳,并让罗阳转交给李晓芸而且还对罗阳说了这么一番话,恐怕张勇在离开之前已经猜到了什么。

  “原来是这样……”听了宋援朝的解释,罗阳心里不由得感慨,张勇把它们给自己并让自己转交给李晓芸和那番话的缘故罗阳现在才算真正明白了,面对张勇的用情之深和如此嘱托,罗阳心里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这东西麻烦你给晓芸吧……”罗阳想了想对宋援朝道。

  宋援朝摇摇头,把东西重新装进袋子朝罗阳那边推去:“这是张勇拜托你的,你给晓芸最合适。罗阳,你和张勇都是我的朋友,晓芸是我的妹妹,无论你们最终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支持。但是我希望这份友情和爱情能够保持永恒不变的真挚,就像它们一样晶莹剔透,流传下去。”

  “去吧,和晓芸好好谈谈,哪怕她做出的选择不是你想的,可作为一个男人面临抉择的时候不能胆怯,也不能退缩,这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

  罗阳呆呆地坐着,手上夹着的烟燃烧着,一直快烧到手指发烫他才回过神来。

  把烟头丢进烟缸,罗阳叹了口气点点头:“你说的没错,这的确是我应该做的,我会和晓芸好好谈谈,无论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能接受。”

  起身,走到罗阳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宋援朝也没说什么继续安慰他的话。

  感情这种事勉强不了,宋援朝是过来人,他非常清楚,对于罗阳他只能用这种方式劝导。

  说完了张勇的事,为了罗阳的心情着想,宋援朝转移话题问起了关于他前些时候去香江的情况。

  毕业典礼到现在,宋援朝还没来得及询问这件事呢,尤其是关于张敏敏的签约宋援朝一直放在心上,也不知道上次过去谈的怎么样了。

  罗阳告诉宋援朝,这一次去香江他亲自见过了张敏敏,并且也认真听了张敏敏的几首歌曲,其中就包括宋援朝提到的《我的中国心》。

  说句实话,罗阳也问过专业的人士,根据他们对张敏敏的评估,张敏敏的歌喉并不算优秀。虽然张敏敏的演唱情绪饱满,尤其是那首《我的中国心》唱的非常不错,但仅从歌喉和专业程度来说,张敏敏是业余歌手的佼佼者,可相比专业歌手而言辨识度差些,也没有太大的特色。

  几个专业人士基本都做出了同样的评价,他们认为张敏敏不适合在歌坛发展,因为他的潜力不强,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培养。

  从这点来说对张敏敏的评价是很准确的,因为后世的时候张敏敏的确如此,他虽然在国内出名,红极一时,可在歌坛却没能走远,先天的不足给张敏敏的歌坛事业带来了极大限制,再加上他的形象也不出色,要想在八十年代群星璀璨的香江歌坛出头比登天还难。

  但是在听完张敏敏的《我的中国心》,并和张敏敏好好聊了聊,罗阳深深感受到了张敏敏对唱歌的热情和喜爱。再加上宋援朝之前的那一番话,罗阳还是力排众议把张敏敏给签了下来,成为了他香江公司的艺人。

  “他的歌在香江那个地方不合适,我觉得反而在国内应该有市场,我打算先给他出一张唱片,通过国内的渠道看看市场情况,你觉得怎么样?”罗阳问宋援朝,宋援朝觉得罗阳这个办法不错,点头表示同意。

  第543章 新厂

  除了张敏敏外,就是罗琳的唱片发售了。

  早在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全国上下就在翘首以盼罗琳的第二张唱片。

  这张唱片在国内是三月初上市的,短短不到一个月里销售量就创下了新高,哪怕罗阳早就有所准备依旧被全国各地要货的数量给惊到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罗琳这张唱片销售量超过第一张唱片是铁板钉钉的。

  除去国内发行外,香江公司也在打造罗琳在香江的第一张唱片。

  罗琳去年在国内大红大紫,尤其是今年年初上了春晚后,更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在香江,罗琳却是一个彻头彻尾没人知道的新人,而且罗阳在国内销售的第一张唱片中除了宋援朝写的两首歌外,其余的歌曲都是翻唱。

  这样的模式在国内没任何问题,可在香江就不行了。香江对歌曲有着严格版权,如果直接把罗琳在国内销售的唱片改头换面拿到香江发售,那么罗阳的公司包括罗琳本人就会面对无休无止的法律诉讼。

  所以这一次在香江的唱片发行除去前两首歌外,把国内销售第二张唱片同样也是宋援朝写的另外两首歌放了进去。但这样加起来还是少了,仅仅四首歌根本不足以一张唱片。

  还是宋援朝指点了罗阳,他上次去香江后就拜访了香江当地的几位著名作词作曲家,从他们手里拿到了几首适合罗琳演绎的歌曲版权,然后再加上原本的四首歌总算凑足了一张唱片的发行数量。

  这张唱片已经录制完了,录制的地方是在沪海,母带完成后罗阳已经送到了香江,前些天,也就是罗阳赶回燕京参加毕业典礼的那天,正式在香江发行。

  罗琳的歌能在香江歌坛有多少反应,这谁都无法知晓。

  香江歌坛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最早香江歌坛也是由国语歌曲作为主流。但在七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初期,粤语歌曲逐渐取代了本地国语歌,这个时代基本是粤语和本地英语歌曲大流行的时代。

  等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本地英语歌曲逐渐退出香江市场,成了小众,粤语歌曲基本占领了香江歌坛90%的份额。

  九十年代后,国语歌曲才渐渐再一次开始流行,九十年代末随着国内迅猛的发展和香江本地歌坛市场的疲软,国语和粤语才有了相对抗衡的实力。二千年后,国语歌曲数量逐渐超过了粤语歌,但就算这样粤语歌曲依旧有着很大市场,这是香江特殊环境所决定的。

  罗琳当然不会粤语,她连一句粤语都说不来,她唱的全是国语歌。

  虽然宋援朝给她的几首歌都是经典中经典,但能否对得上这个时代的香江人胃口,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罗阳并没在乎这些,他在香江开公司其实没有太大在香江发展的想法。香江是一个排外很厉害的地方,罗阳去了几次后能很明显地感觉出来。再加上香江娱乐界鱼龙混杂,外来资本、本地资本,还有那些不属于白道的资本大大小小都有。

  在这种情况想要出头是很难的,再加上罗阳也不想和当地一些势力同流合污,所以罗阳的公司说白了主要业务还是在内地,香江只是一个对外窗口而已,其目的是为了做事便利,再加上香江的娱乐界发达,罗阳意图通过这家公司为自己打下基础,积累实力。

  罗琳在香江的第一张唱片充其量是有枣没枣打三竿,看看市场的反应。再加上有了在香江发行唱片的资历,罗琳在国内的地位也更加稳固。罗阳的算盘打的不错,宋援朝也认可罗阳的这样操作方式,走出去再回来,从而镀上一层金,这种模式在八十年代非常常见。

  既然回到了沪海,宋援朝处理完张勇的事后就忙碌起沪海工厂和分公司的事来。

  经过这些日子赶工,沪海公司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厂房已经落成,设备也已到位,金陵那边派了些核心员工过来一方面是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生产技术指导,第二方面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开工做准备。

  沪海这边的工人招收还算顺利,毕竟知青回城直到今年还有陆陆续续没彻底结束,这些回城的知青不是像宋援朝他们有能力考上大学,也不像李大琪他们那样有能力靠自己创业的。

  许多人都是普通人,他们离开家乡短的三四年,时间久都十来年了,走的时候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二十多近三十的成年人了。还有不少还已经结了婚,老婆孩子好几个,拖家带口。

  这些人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生活相对困难,能解决工作问题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人的工作问题是一个老大难,他们这些群体除知青的称呼外,也有了一个新的名词,这个名词就是“待业青年”。

  这些人没工作没收入,为了养家糊口有些人不免得就动起了歪脑筋走上了邪路,这也是近几年来社会治安不怎么样,今年又来一场大风暴的原因。

  国家为了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也是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却见效甚微。这一次宋援朝他们司特公司在沪海设厂招收工人,恰好为地方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宋援朝通过罗阳和区里达成了意见,同意从这些知青群体中接受部分人员作为职工。

  当然司特公司这边也不是无条件接受,有道是丑话说在前头,一方面需要人员多少由司特公司给出数字,超过这个数字司特公司就无法满足。

  第二方面,所有人员必须要通过司特公司的面试考核,不是阿狗阿猫随随便便就能进来的,虽然新厂子需要人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宁缺毋滥。那些知青中良莠不齐,宋援朝总不可能抓到篮子里就是菜,随随便便进人吧。

  至于第三点,就是和地方开设技校(中专)班的事了,宋援朝在配合地方同志的情况下也利用这件事提出了司特公司方面的条件,这算起来也算是一种利益交换。

  就这样,司特公司沪海工厂这边第一期招收了64个员工,这些员工大多数都是知青,当然也有几个关系户在其中,对此宋援朝只当是不知道,只要人没问题,肯认真工作,他管对方什么关系户不关系户呢。

  不仅是沪海工厂,燕京、山城那边的操作基本也是如此,而且看下来效果很好。

  宋援朝来到新厂的所在地,看着和上次见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色。

  新的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当初空荡荡的地方已经被建筑和平整的地面所取代,就连原本门口的那二层平房也早就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门房设备。

  本来生锈的大铁门已经没了,围墙也是重建的,比原来的围墙更高更厚些。

  大门用了最新式的伸缩门,这种门在后世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企业基本都在使用,很是便利。

  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个新鲜东西,要说起伸缩门倒也不是绝对没有,这种门的原理并不难,有些单位会在普通的大门外做一层铁质的伸缩门作为第二道门防护,不过这种门通常都很小,也就是一开或者两开的体积,而且用料大多都是三角铁的那种料,笨重不说还容易生锈,开启非常费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