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岂会甘心将到嘴利益吐出来?
嵇恒道:
“接下来是韩国。”
“韩国变法为申不害变法。”
“主要内容是‘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以‘术治权谋’来治国。”
“就是集权于一身,一切由君主独断。”
“加上大行‘术’治。”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这个变法对君主要求很高,君主清明则国家强盛,君主昏庸则国家衰败。”
“申不害变法最大的亮点,以及跟秦的冲突,就在于申不害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因而变法之后,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韩国手工业为天下之最!”
“大量民众在工坊、冶炼坊等作坊求生。”
“大秦一统天下之后,进行编户齐民,韩地很多民众被编入到普通民户。”
“而没有百工的户籍,民众是没有资格去工坊、冶炼做‘工’的,加之大秦推崇的是规范化、标准化,这跟韩地历来凭自己喜好锻造器物截然不同,所以很多韩人这些年被罚为了工隶臣、工鬼薪。”
“所以……”
“秦韩之间的冲突,主要在手工业上。”
“这是两种习惯的冲突。”
“一个散漫随性,一个严谨标准。”
嵇恒话语一顿,摇了摇手中酒壶,里面的酒已不多。
第042章 唯一的变法者!
扶苏暗暗额首。
韩国过去手工业发达,他是有所耳闻的。
不过大秦不可能改变编户齐民制度,而且标准化、制度化是大秦国策,更不可能轻易变更。
唯有标准化制度化,才能提高生产速度。
也才能极大减少损耗。
两种做工风格对比,他自认是秦更胜一筹。
嵇恒双手枕着头,就这么躺在地上,双眼望着屋檐,淡淡道:“接着是齐国,也是最后一个了。”
“齐国变法有二。”
“第一次是管仲变法,第二次是邹忌变法。”
“两次变法间隔三百多年,一个是姜齐,一个是田齐,按理不当相提并论,不过中间虽有田氏代齐,但齐国本身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加之管仲变法影响更为深远。”
“就一并论了。”
“管仲变法的重点是商。”
“主要是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至于具体的措施……”
嵇恒面色肃然。
未穿越之前,他对管仲了解不多。
但经过这几世的穿越,却是对管仲大为敬佩。
这人眼光异常超前。
嵇恒正色道:“对于管仲的变法,我会多说几句,因为管仲的变法,跟商鞅变法是两个极端。”
“一个重商,一个重农。”
“其中好坏,你自己去揣摩。”
“但我也多说一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管仲变法在我看来,有些观念是超乎当代的,甚至是远远超出。”
“若后世能效仿,或可绵延国祚。”
闻言。
胡亥面露惊疑。
他实没想到嵇恒对管仲变法评价这么高。
但也正如嵇恒所说,管仲变法跟大秦商鞅变法,近乎是两个极端。
大秦又哪里能效仿?
隔墙。
扶苏正襟危坐。
嵇恒这十几天讲了不少东西。
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嵇恒这么肃然凝重。
甚至还直言能延长国祚。
这让他不由一惊。
他若是没记错,管仲变法效果并不佳,甚至齐国还一世而衰。
这次变法为何会令嵇恒这么重视?
扶苏挪了挪身子,侧耳对准了墙壁,希望能听清楚一些。
嵇恒深吸口气,缓缓道:“管仲变法内容之一是‘士农工商,四民分业’,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划分管理,‘工商’与‘士农’并列,认为这些人是‘国之石民,公之本也’。”
“士农工商之间并无优劣。”
“具体就是将国民分为士、民、工匠、商贾,然后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地区,同行业聚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营造专业氛围和稳定的社会教育环境。”
“继而让社会稳步前进。”
“这种想法是具有一定先见性的。”
“只是过于主观,加之同行为冤家,在敝帚自珍,互相倾轧之下,失败是注定的。”
“但让社会稳步向前的想法是对的。”
“天下是变化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种变化是被动的,是无奈之举,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若能跟着天下变动,甚至是引领天下变动,那是不是可以不‘穷’,也是不是意味着始终有回旋余地?”
“不至于积重难返?”
“管仲变法的第二条是‘放活微观,管制宏观’。”
“对内刺激商品经济发育,对外降低关税,鼓励自由贸易,活跃市井。”
“简而言之。”
“就是从财政、税收、价格入手进行大局管理。”
“而在粮食价格和税收上灵活变通,建立国家储粮制度,控制粮价波动达到丰饥平衡,运用价格波动来调节经济和增加国家收入。”
“其三为‘盐铁专营’。”
“这在我看来是一个惊世创举。”
“管仲说的很透,就是‘寓税于价’‘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这种做法相比其他税,更为隐蔽,也更暴利。”
“其四为‘鼓励消费’。”
“通过消费可以促进商品生产。”
“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提到,在年岁凶欠的时候,民众无业可做,国家就应大力进行宫室台榭修建,以促进民众就业,用以保障民生跟平衡经济。”
“虽然管仲变法,很多都流于形式,并没真的执行下去。”
“但这些观念却无比的先进和发人深思。”
嵇恒的声音在屋内回荡。
他知道身前的‘季公子’恐怕会不以为然。
毕竟管仲变法并不能称为成功。
齐在变法后,只强盛了一世,而后就衰败了。
日后更是为田氏取代。
但他身为后世者,却是深知这些观念的正确性。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是直到罗斯福新政才摸索出来,而管仲提出的这个想法,可是比西方足足早了两千多年。
若是《管子・乘马数》上书写不假,这个观念还可继续向上追溯。
甚至可追溯到上古有虞氏。
这就是底蕴!
嵇恒也不得在心中感叹。
古人或只是生产条件达不到,但理论其实早就备好了。
而管仲也不愧为大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