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皇上难当

第233章

皇上难当 融泥 2755 2024-07-29 21:35

  “晚辈李游,纪大夫医术当真了得!”趁怪胎闲下来的时候,李攸烨上前攀谈,她实在是欣赏这个脾气古怪的家伙,从他游刃有余的诊断技艺上可以看出也是真有本事的,既有性格,又不媚俗,很难得的人物。

  “你不是姓江吗?”纪别秋哼了一声。

  “那是骗那帮浑人的,对纪大夫当然就示以真姓了!”

  “行啊,小子,油嘴滑舌,倒也有些奸猾,合我脾气!”

  见纪怪胎口气略有松动,李攸烨趁机再问些有的没的,一来二往,倒越来越意气相投。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李攸烨因问起二十年前纪家的事:“纪大夫可知道二十年前的纪家?说起来纪大夫也姓纪,不知对纪程勋有没有印象?”

  纪别秋听她问起,诡异地瞅了她一眼,冷冷道:“小子问这些做什么?”

  “呃,没什么,就是仰慕纪程勋大名,想去纪家宗祠拜祭一下!”

  “没落世家,徒有个身后虚名,有什么好拜祭的,小子,莫去学那沽名钓誉之流,反倒打扰先人清净!”

  “先生教训晚辈铭记在心,只是晚辈纯粹只是想去拜祭,并不做他想,还请先生实言相告!”

  “我这里没什么实言可以告诉你,你要是想拜祭,去后山纪家公祠便可!”说罢竟拂袖踏入内间去了。一直到杜庞归来,都没有在出来。李攸烨只在外间告了别,带着一丝疑虑,上了马车。

  天黑之前,三人在城内找了家客栈住下,陈越照例去停车、喂马,小二将饭菜直接送到李攸烨房间里。趁李攸烨洗手的功夫,杜庞拿出银簪,挨个将菜试了一边,没问题才放心让李攸烨吃。陈越弄完一切,自个在下面吃了,李攸烨知他素喜独往独来,并不招呼上来,只吩咐小二务必拿最好的酒送去。

  饭后便沐浴就寝,一宿无话。

  第二日清早,李攸烨果真去了后山,纪家公祠。那是一间清雅的庙宇,里面供奉着纪家历代先祖的牌位,有纪程勋的,还有与纪程勋一起被斩的儿子,纪秋龄。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供奉的是娘亲纪为霜的牌位,牌位上的绣金字体明显和别的不同,上面端正刻了一列字:端淑雅仁皇后。李攸烨在位时追封的,可惜,她的娘亲未必欢喜,不过是做给后人看得罢了。

  想了想,现在她也不是什么皇帝,就以晚辈身份向这些先人叩首。从杜庞手中接过点燃的香,李攸烨掀开前袍,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起来,把香插在供案上。而后,又单独在纪为霜牌位前,跪下,行子拜母大礼。杜庞把李攸烨先前写的祭文递给她,李攸烨将祭文在火盆中烧掉,再次叩拜,而后起身。祭礼结束。

  从庙里出来,李攸烨只感觉心情压抑沉重,十九年前,外公纪程勋因为不满颜氏姐弟胡作非为,上了一道万言书,暗讽李戎湛沉迷女色,惹得父皇大怒,将纪家满门抄斩。说起来,她应当算作纪家仇人的后嗣。可是命运偏偏如此捉弄,将纪为霜送入了宫中,送到了父皇面前,生下了她。她替她的娘亲感到悲哀,她能想象当娘亲得知她怀上仇人孩子的那一刻,心里是何等的苦,可是,就算是这样,娘亲仍然选择生下了她,一个母亲的包容心总是惊人的宽广。那段在黑暗中躲藏的日子,李攸烨宁愿她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人的孩子,这样,她起码会快乐些。

  下山的时候,李攸烨路过了颜家祠堂,那里人潮汹涌,身着绫罗绸缎的贵人们争相挤到庙前上香,她冷笑一声,现实就是如此讽刺。见风使舵者总是对风向特别敏感,当年清算颜妃一党时,他们骂她祸国妖妃,如今她儿子即位,屁股一扭又出来歌功颂德。世人的丑态永远被讽刺着,却永远无法杜绝,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人之常情罢了,如果世上都是刚正的人,那刚正的人又往何处寻呢!

  本来就对颜氏姐弟没甚好感的李攸烨,在费了好半天劲儿才绕过这座臃肿的庙宇后,更对他们没好感了,当她回头看到杜庞累的直喘气时,不由笑道:“你不是说这条路平坦么,现在好了,比咱上来的时候绕得还多!”

  “我也是听人说的,谁知道那位颜舅爷这么有钱,把祠堂扩了这么大,堵在路上,这不是招人恨么!”杜庞叉腰一脸郁闷道。

  李攸烨甩开手中折扇,哈哈笑着往前走去,看着天气好,打算慢悠悠地下山,顺便欣赏欣赏这钟灵毓秀的景色,至于那位曾经宠惯六宫的颜贵妃的庙,还真是让人审美无能。

  她不知道,在她往回走的那一刻,有个人却跪在纪家公祠里,笑到流泪。手中拿着还未烧尽的祭文余烬,端端正正一个“烨”字摊在掌心,口里默念着:“李游,烨,呵呵,李攸烨,她是霜儿的孩子!哈哈哈哈,纪秋龄,她是你的外甥!头磕得好,磕得好哇!”

  “娘,到了!”一个轻灵的女声传来。

  “嘘,别吵着先人!”接着被一个温柔慈善的声音打断。

  庙里痴笑的人望着出现在纪家公祠里一对母女,有些发怔,那对母女看到地上跪着的中年男子,也有些发愣。

  时间似乎经过漫长的凝滞,那女孩旁边的妇人,手中的篮子突然脱手,祭品掉了一地。

  “龄少爷!”

  “莫慈!”

  两人不约而同难以置信地看着彼此。莫慈脸上难掩惊恐,因为跪在地上的不是别人,正是十九年前就被处死的纪家少爷,纪秋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