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第178节

  吕雉拜谢道:“拜谢陛下!”

  在萧何与吕雉之后,王贲在礼官宣召之后,捧奉一斗精盐献上:

  “得仙使传授修建盐场之法与炼盐神通,臣率十万刑徒在渤海湾及南北沿线,共建盐场五个。一年已经可产精盐近百万石!”

  大秦黔首两千万,每年人均有半斗(约三市斤)的盐,不算多丰裕。

  但一家合在一起用,也基本够用了,或许还能腌制保存一些肉蔬。

  虽也是早已知道的献礼,嬴政仍旧大喜道:“善!赏黄金十斤。”

  早在萧何献上高产五谷时,地方诸郡的郡守郡尉们就已经开始震撼不已。

  旁的高产粮食还不知,可仙稻却是几乎整个大秦都见识过的高产!

  若不遇天灾人祸绝收,大秦再无饥馑,并非夸大其词。

  再到吕雉献上棉布,他们虽没能去摸上一摸棉布,但许多也都见过役夫工装的棉袄,那里面的棉花柔软保暖,纺织出的布想来也差不了。

  听意思是,咸阳有棉花种子,且已经收获过一茬棉花了?

  若棉花种植开来,那大秦黔首岂不是可能再不受冻?

  又到王贲献上精盐,说盐场年产盐百万石,除了燕齐赵等地少数郡守郡尉有所耳闻外,其余诸郡皆未听闻过。

  精盐与寻常盐有何不同,他们不曾尝过,但也曾听闻咸阳公卿侯爵追捧精盐。

  且只看那白花花的模样,就知非常纯净,这样的精盐年产百万石!

  若非深知始皇帝嬴政虽则霸道,但也确有雄才伟略,不会搞那一套虚头巴脑的,他们都怀疑是演他们了!

  而旧燕齐赵等地沿海诸郡的郡守郡尉们,却似是知情的样子,这就叫其他郡守郡尉们更加确信:今日之事皆为真。

  有那敏锐的郡守郡尉们,便已明白:今日大朝贺的阵仗,不管是故六国诸侯后裔朝拜,还是月氏王子献地、大秦再添一河西

  郡,还是这些献礼。

  未必是专门为他们而设,可是让他们赐座殿中见证这一切,却肯定是始皇帝陛下专门为之。

  今年将地方诸郡郡守郡尉,尽数召入咸阳,总不会是叫他们来游玩的吧?必然有所动作。

  在真正意图揭晓之前,给他们些下马威,压压气焰,岂不是意料之中?

  “博士部张苍,献算书!”

  白白胖胖的张苍捧奉一本书皮写着‘仙使算书’的书,入殿拜道:“臣得仙使教授数字符号及四则运算,重新编纂出‘仙使算书’一部,献给陛下!”

  对于张苍对算书的命名,嬴政恍若未觉,只喜道:“善!赐黄金十斤。”

  “着令尽快刊印此书,分发郡县,并纳入三年后下一届科举明算科的考试范围。”

  “唯!”张苍领命后又拜谢。

  在场诸郡郡守郡尉们,听闻涉及下一届明算科开始教材的变动,便也留心注意。

  张苍下去之后,最后轮到太祝叔孙通被宣进殿。

  叔孙通不是一个人进殿的,身后还跟着刘季及几个儒生。

  因为所献之礼较多,需得几个人一道,各自捧奉一册上殿。

  但能同行上殿献礼,刘季几人自然也不是被随便指选的,而是他们几人功劳最高。

  叔孙通拜道:“臣修儒学已毕,又召集诸多志同道合的百家传人,共同研修各家学说,最终汇编成这一部‘百家大成’,特献于陛下!”

  就像《永乐大典》又名‘文献大成’,是华夏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就像《四库全书》,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是一部涵盖经史子集的丛书。

  ‘百家大成’,亦是汇编了百家学说,集春秋战国学说于一体,达到辩证统一境界,总体有利于大秦统治的一本学说集。

  也是‘百圣归秦’的成果体现。

  在献上来之前,这部学说集已经被审阅过数遍。

  嬴政不必当堂翻看,大喜道:“善!只是这名字可以改一改,便改叫《秦学大典》!”

  “各位有功,各赏黄金十斤!凡参与博士及百家诸生,皆赏布两匹!”

  《秦学大典》,即秦家学说大典,呼应百圣归秦计划

  ,也更能体现大秦威仪,再合适不过的名字了。

  叔孙通及刘季等人,亦皆拜谢道:“拜谢陛下!”

  从萧何起,今日上殿献礼的所有人,都没把这点金布赏赐放在眼里。

  他们的功劳始皇帝已然记在心中,之后自有重用,这也是他们真正所求。

  嬴政再次道:“另,着令刊印此部《秦学大典》,分发各郡县,下届科举进士科,将参考此部书中经义学说。”

  “唯!”

  首届各郡科举考生赴咸阳会试,驿站提供车马无偿乘坐,入咸阳后官舍又免了考生食宿费用。

  尤其是昨日,制名大典之上,各种厚赐和殊荣,更是昭示了大秦对科举取士的重视。

  千金买马骨,莫不如是!

  可以预见,天下士人学子,将来莫不对科举取士趋之若鹜。

  而如今一部大秦朝廷汇编的《秦学大典》,纳入科举进士科教材,岂不是轻轻松松,掌控天下士人学子?

  ……

  诸郡郡守郡尉们猛地惊觉,今日大朝贺以来,已经彰显的事实:

  一百零百名新科廷士,皆是选于郡县颇有才干的才子,一旦授官,便可填补很大一部分的郡县官员缺额。

  六国富豪尽入咸阳,六国后裔臣服,六国黔首信仰大秦仙使,大秦已再无内乱之忧。

  月氏国灭,再添河西郡疆土,大秦更有开疆拓土的魄力与武力。

  粮食高产,棉花保暖,天下黔首来日或可再无饥冻。

  又有《仙使算书》、《秦学大典》,纳入科举教材,驯服天下有学之士也指日可待,就如过江之鲫已然尽在网中。

  再加上有驰道贯通关东的东西南北,咸阳数日便可至郡县,天下疆土也已尽在掌控。

  大秦在短短两年之间,已然安稳下来,并将走向富强!

  殿中的地方诸郡郡守郡尉们,认识到这个事实,接着便有所预感,他们为何会被召入咸阳。

  各郡监御史早在修建驰道时,就已经轮换过一次,现在与郡守郡尉的佐官副手们,在郡中暂理公务。

  若他们回不去郡中……

  就在郡守郡尉们往更糟糕的境地去想时,大朝贺也进入下一项—

  —朝议。

  嬴政一如既往地果决,当即颁旨道:“自今岁为始,大秦郡县官员需遵循‘异地为官’的规避准则。郡官不为本郡官,县官不为本县官。”

  “另,郡县官吏三年一考政绩,评级优等者,升迁调任。评级良等者,积累三次,升迁调任。评级差等者,积累三次,贬官调任。考绩细则,明日颁发。”

  地方诸郡的郡守郡尉们,闻言便知,悬在他们头顶的剑终于是斩下来了!

  异地为官……三年考绩……

  这是撅了他们的老根老底,又把他们当作牛马驱使啊!

  有郡尉郡守当即脸色大变,当即站起:“此等言行,岂非折辱我等!我们是万万不同意的!”

  他们这些郡尉郡守,在一郡之中,几乎等同于裂土封侯的‘国君’,若异地为官,三年考绩,岂不是成了被驱使劳作的牛马!

  嬴政早有所料,不辨喜怒:“仅是你们站起的四人,抑或还有其余人,也是这样想?”

  站起的四人看向坐在席上的其余郡守郡尉们,眼神催促他们一起站起来。

  见其余众人无动于衷,焦急之下更是言语鼓动:

  “吾等治理一郡,夙兴夜寐,何等操劳,如今始皇帝一旨调令,便将我们调到异地,远离家乡故土,何等寡恩薄义!

  此时吾等正当拧成那一股绳,共同进退!”

  若没有新科廷士摆在那里做候补,倒是可以试试共同进退。

  现在共同进退?共进没有,同退就有。

  同退赴死之后,刚好给那一百零百名新科廷士腾位置吗?

  嬴政见其余郡守郡尉们稳坐席上,才道:“朕不欲辩驳,尔等究竟是仅仅难离故乡,还是私心私利作祟,将一郡之地当做私家封地。”

  “虽然终究还是聪明人更多,但尔等四人,朕也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

  同意异地为官,且贬官为异地县官。”

  至于不同意会有什么后果?

  殿中众臣皆是心知肚明。

  最终,有三人缓缓重新落座。

  他们现在人在咸阳,相比丢掉性命,还能够做异地县官,已经不错了。

  大秦国运蒸蒸日上,富强指日可待,

  即便他们今日抗争后不死,若离了朝廷,天下之大,也无施展才干之处。

  唯有最后一人,梗着脖子傲立殿中:“始皇帝,你难道要随意斩杀一地郡守吗!”

  此时,仍旧还是廷尉的李斯,离席禀道:“陛下,此人宁死不愿调任异地,想来是郡中存在一旦离任,叫接任的郡守发现后,以己身一死都难以赎其罪的重大罪行。”

  这名郡守当即脸色大变,李斯不曾侧头去看,就已胸有成竹:“臣请彻查此人。”

  虽然随意斩杀一个郡守也无关痛痒,但既然大秦强盛在望,一些没必要的瑕疵若能避免,就避免了吧。

  不能随意斩杀,那就彻查罪行再斩杀。

  嬴政:“准。押下去,留待查明再审。”

  殿外卫士入内,押下唯一站着的郡守。

  后来果然如李斯所料,这名郡守在郡中犯下累累恶行,被判夷三族时,郡中黔首无不额手相庆!

  ——这就是后话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